•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中心思想——不只是一个写作学谎言» 正文

中心思想——不只是一个写作学谎言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653

概要:阅读这种模式的文章你要概括中心思想可能比较麻烦。这类文章有话题(或主题),但表态不明确,这时,我们是不是就要批评“本文中心不明确”呢?如果说,韩愈的《师说》“中心不明确”,那么你读了以下文章,只能说“没有中心思想”了。(三)、国平体我把周国平的哲学散文称为国平体。其典范文章是《天才》。天 才1一个天才也许早熟,也许晚熟。问题不在年龄,而在于他有一些他自己的话要说出来,或早或迟,非说出来不可。2博学家一辈子说别人说过的话,天才则能说出自己的话,哪怕一辈子只说出一句,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非他说不出来的。这是两者的界限。3天才区别于常人的不是智力,不是勤奋,而是一种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始终存在,并且常常出其不意地叮咛他,折磨他。这是一种责任心,不是对他人,对人类,而是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4多数人属于家庭,国家,社会。天才属于有与无,最小于最大,自我与永恒。5对天才来说,才能是沉重的包袱,必须把它卸下来,也就是说,把它充分释放出来。“天才就是勤奋”,但天才的勤奋不是勉为其难的机械的劳作,而是能量的不可遏止的释放。6天才往往不是那

中心思想——不只是一个写作学谎言,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阅读这种模式的文章你要概括中心思想可能比较麻烦。这类文章有话题(或主题),但表态不明确,这时,我们是不是就要批评“本文中心不明确”呢?

如果说,韩愈的《师说》“中心不明确”,那么你读了以下文章,只能说“没有中心思想”了。



(三)、国平体



我把周国平的哲学散文称为国平体。其典范文章是《天才》。



天   才

1

一个天才也许早熟,也许晚熟。问题不在年龄,而在于他有一些他自己的话要说出来,或早或迟,非说出来不可。

2

博学家一辈子说别人说过的话,天才则能说出自己的话,哪怕一辈子只说出一句,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非他说不出来的。这是两者的界限。

3

天才区别于常人的不是智力,不是勤奋,而是一种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始终存在,并且常常出其不意地叮咛他,折磨他。这是一种责任心,不是对他人,对人类,而是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

4

多数人属于家庭,国家,社会。天才属于有与无,最小于最大,自我与永恒。

5

对天才来说,才能是沉重的包袱,必须把它卸下来,也就是说,把它充分释放出来。“天才就是勤奋”,但天才的勤奋不是勉为其难的机械的劳作,而是能量的不可遏止的释放。

6

天才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如同大自本身一样,天才必有他的笨拙之处。

7

一个有才华有活力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宿,他永远在尝试,在探索。天才之缺乏自知之明,恰如庸人一样,不过其性质相反。庸人不知自己之短,天才却不知自己之长。

德拉克罗瓦在创作他的传世名画之时,还在考虑他是否做一个诗人更合适些。

8

我相信,天才骨子里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经历。

…………



(选自《周国平经典作品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原文31节,这只选了前8节。)

仍然可以把本文看作是以“天才”为话题(或主题)的文章,它总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天才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写作思维是构成分析。但如果你要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不是有些徒劳?本文表什么态?只有作者对“天才”的理解,并没有作者“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此文章没有表态,更不用说什么明确表态。没有表态,要去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徒劳。

这里顺便指出,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也是一篇没有表态(没有关于斑点的表态)的文章。文章以话题“墙上的斑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自由联想;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或者说向四周辐射生长的仙人球)。文章的思维方式是:看见墙壁上的斑点我想到了什么。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也是由话题生长而成,而不是围绕什么“中心思想”的写作。





通过以上几种文章模式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了:文章必有话题(或主题),如“自由主义”、“师”、“墙壁上的斑点”;文章是由话题(或主题)而生长而成的,绝不是围绕“中心思想”写作。

所谓“中心思想”只是一种与话题有关的表态,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表态(或明确表态)。表态文章是批判性、斗争性、动作性较强的文章。强调“中心思想”与一元论与政治极权主义有关,也可以说,强调“中心思想”的写作,是一种政治意识在写作学中的渗透。

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说理,或证明,或说明,或抒情,或游戏,或表现某种生存状态;但是,单纯表态的文章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斗争必须考虑斗争的力量,表态必须考虑表态的根据,即是说表态必须有说理支持,单纯的表态只能是一种专制思维和强权话语,强权话语没有必要写成文章。《反对自由主义》也是为了说理(分析自由主义的诸多不是),如果《反对自由主义》只是为了表态,那么毛东完全只须发布命令——反对自由主义——即可。因此,表态文章必有非表态的因素,貌似“中心思想”的东西,仔细分析其实并非“中心”,它只是话题(或主题)的一个符带动作。

围绕“中心思想”写作的提出可能原于一种错觉,那就是认为,凡物总有中心,世界就像钟表。但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一棵茂盛的树中心在哪里?一座起伏的山中心在哪里?一朵飘逸的云中心在哪里?无边的宇宙中心在哪里?文章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树(包括仙人球),而不是围绕中心而做成的烧饼。

实际情况是,文章的写成必以话题(或主题)为前提,树的生长必以胚胎为前提。

因此,无论是从文章的生成(按写作思维生成)情况来考察,还是从人的生活常识来考察,都说明: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作是不真实的。把一个谎言当作真理甚至当作规则(如高考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只能妨碍文章写作——这正是中小学生作文最大的绊脚石最可恶的紧箍咒,不移掉这个绊脚石,不解除这个魔咒,中小学生作文不可能有创造力的解放。许多中小学生就是因为这块绊脚石这个魔咒而视作文为畏途,使之终生不能品尝到写作这种精神创造的乐趣。但是,要解开这个魔咒又是多难,因为,中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课几乎都在念这种魔咒,师生们都已中魔太久中毒太深.



最后,总结地说,所谓“中心思想”,只是文章的一种关于话题的表态倾向。文章并没什么“中心”,更没有什么真正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说法,是一个谎言:这个谎言不仅是写作学谎言,也是阅读学谎言,也文章学谎言;因为“中心思想”这个陈年谎言,到现在还像幽灵一样弥漫在中小学的阅读和写作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心思想”几乎是一个恶贯满盈的扩散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大谎言大毒瘤。揭穿这个谎言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马正平《写的智慧·写作行为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71页。

(2)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4页。

 作者邮箱: wang si yong @vip. sin. 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愚公移山》中的“三”该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