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言论、用图表。一般用三个字表述,不要与修辞方法、论证方法相混淆,表述要规范、一致。为了说明一事物的某特点,文章往往会同时使用几种说明方法,应分别指出。明确每一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才能准确判定说明方法。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被分的几点、几个方面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且要一次分完,不可遗漏,即被分事物范围 分出事物范围之和。(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如《向沙漠进军》中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如“统筹方法”的定义。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例如《隆冬话竹》一文,为了说明竹子是制作生活用品的材料,就列举了合江的竹躺椅、自贡的竹丝扇、杭州的竹筷、宁波的竹篮等例子加以说明。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只要比较点相同即可。(***比***,***和***一样)如在《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
科技作品阅读讲座材料,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三、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言论、用图表。一般用三个字表述,不要与修辞方法、论证方法相混淆,表述要规范、一致。为了说明一事物的某特点,文章往往会同时使用几种说明方法,应分别指出。
明确每一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才能准确判定说明方法。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被分的几点、几个方面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且要一次分完,不可遗漏,即被分事物范围 分出事物范围之和。(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如《向沙漠进军》中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如“统筹方法”的定义。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例如《隆冬话竹》一文,为了说明竹子是制作生活用品的材料,就列举了合江的竹躺椅、自贡的竹丝扇、杭州的竹筷、宁波的竹篮等例子加以说明。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只要比较点相同即可。(***比***,***和***一样)如在《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一句,通过作比较,说明星星的密度非常小。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例如《统筹方法》一文,用了三幅“箭头图”。
引言论: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如《祖国的大豆》一文引用苏轼的话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的国家之一。
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在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可用公式“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几种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言论,引证事物特征。
做近三年温州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方法辨析及作用分析的题目。
四、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准确是最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常见的题型有两种:①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②说明文应具有科学性,语言要力求准确、严谨。请从上面短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答题方法常用删除法,即该词放着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做2001、2002年试题。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2003年试题。
严密主要体现在词句照应、搭配等方面,因而答题时要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如该词照应哪个句子、哪个词,从文中寻找依据等。还要留意词或短语的恰当搭配和合理排列。
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指代词指代的内容往往在该词的前面,到底指什么内容,应结合语境仔细分析,分析后可用代入法加以检验。
生动形象是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做这类题目时,要以表示时间、数字、范围、程度等限制性词语为抓手,以同义词选择运用以及模糊性语言分析为重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仔细揣摩体会,语言表述要简洁、完整、规范。
五、从探究的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文的阅读探究主要有:1、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数据、图表阅读、综合资料得出结论。2、针对问题和现象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略(献策题)。3、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综合运用(渗透题)。4、质疑问难或自拟题目并作答。
1、对信息的处理:数据分析,可参见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图表阅读,首先要了解图形的类型:表格式、圆形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式等。答这类题目要注意3点:①弄清题目要求。②看清图表内容,从图上找规律。③进行分析思考,用简洁文字表达。试题参见《复习导引》92页第4、5题。
对下表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0年前三季度与1999年前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对照表(单位:元)
1999年前三季度 2000年前三季度 增长幅度(﹪)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1463.41 1500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53.32 4719 8.4
注:4719-4353.32=365.68,4719÷1500=3.15
①2000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多3.15倍。
②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长了2.5﹪。
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长了8.4﹪。
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长了365.68元。
综合资料得出结论,见2003年中考试题第7题。
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 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 。(例如:商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2、针对问题和现象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略(献策题)。见2002年中考第17题。
①除了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的“磁悬浮列车”的例子外,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知识,再提出两条控制或降低噪声的具体措施。(2分)
(1) (2)
②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举例:
措施:
③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解答这类题目,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学过的各科知识作答,措施应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3、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综合运用(渗透题)。这类试题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解答这类试题,大家要调用各科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知识,此外还有社会中的历史、地理、时事知识。这类试题,温州以前都未考过,今年一定有所涉及,大家要引起重视。下面试举几例:
①第1段中“中国首名太空人”指的是谁?并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他的主要事迹。
这是与时事政治的结合。
②阅读文中划线句,运用你们学过的压强的知识,说明呼吸运动的原理。
这是与自然中的物理、生理学科的结合。
③第3段只说红树的繁殖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但并没有明说“一般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请结合你平时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简要说明“一般常见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