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创新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在重庆市“教育绿色行动”中执教语文课的体悟» 正文

创新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在重庆市“教育绿色行动”中执教语文课的体悟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31

概要:四、“我没带教案和教参,所以,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教材处理上突破,引导学生创新。对教材的处理,传统语文教学常常存在着两种倾向:先定格,然后让学生追根溯源,在文中找佐证;或采用归纳法,让学生按老师的暗示找词句,随后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出“定格式”的结论。从遵从“教参”和预先写好的教案结论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或许无可厚非,但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方面看,其弊大于利。所以,在七堂语文课上,学生提出了涉及到欣赏、理解、写作等方面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告诉他们,“课前不知道同学们会要求上哪一课,自然我就没带教案和教参,所以,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众所周知,阅读鉴赏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借助个人体验而逐步展开的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诸要素,要求阅读主体分析研究客观存在,在已知领域有突破,在未知领域里通过推断产生新的发现,如果一定要把学生的理解“统一”到标准答案上来以求得“一致”,那只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坚决反对直接把教参中的单一结论告诉学生,大力主张并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认真阅读基础上的多元思考和对作品谈出自己独特而富于创

创新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在重庆市“教育绿色行动”中执教语文课的体悟,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四、“我没带教案和教参,所以,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教材处理上突破,引导学生创新。

  对教材的处理,传统语文教学常常存在着两种倾向:先定格,然后让学生追根溯源,在文中找佐证;或采用归纳法,让学生按老师的暗示找词句,随后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出“定格式”的结论。从遵从“教参”和预先写好的教案结论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或许无可厚非,但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方面看,其弊大于利。所以,在七堂语文课上,学生提出了涉及到欣赏、理解、写作等方面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告诉他们,“课前不知道同学们会要求上哪一课,自然我就没带教案和教参,所以,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众所周知,阅读鉴赏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借助个人体验而逐步展开的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诸要素,要求阅读主体分析研究客观存在,在已知领域有突破,在未知领域里通过推断产生新的发现,如果一定要把学生的理解“统一”到标准答案上来以求得“一致”,那只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坚决反对直接把教参中的单一结论告诉学生,大力主张并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认真阅读基础上的多元思考和对作品谈出自己独特而富于创造性的理解。比如巫溪中学的同学,在学习《斑羚飞渡》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老斑羚总愿把生的希望让给年幼的斑羚,把死亡留给自己,甘愿粉身碎骨,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牺牲精神,这是长辈对年轻一代深沉的爱。”这一见解应该说是相当鲜活而深刻的,而教参里只提出了斑羚的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十分可贵,可见,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实际上已对教参有所超越。我则对这一新颖、富于创造性的发言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表扬与肯定,并顺势引导学生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意蕴,整个流程自然贯通,水到渠成,丝毫不着痕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持灵活的态度,把教参真正只当作参考,有利于老师解放 思想,拓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子。

  五、“都这样认为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在问题设计上突破,引导学生创新。

  不囿于教参的限制,不限于权威的说法,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有助于创新。但学生毕竟阅历较浅,知识面窄,思维能力还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见解往往缺乏深度。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在学生的思维处于浅层次的时候,就必须用恰当的问题去将之引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我以为教师提问有三点须特别注意:1、一般情况下,老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尽可能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中。2、确需教师提问,则应把住重点、难点、疑点,提出一个问题,要具备“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3、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某种错误的观点居然被多数学生认同,此时则需要教师凭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去巧设问题以拨正学生思维的航向。(如无把握,则搁置问题,留待以后讨论解决亦可)。在七堂语文课中,我遵循上述三点来提问,教学活动中由始至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比如在巫山中学教学《三峡风情》,学生介绍了三峡风光,阅读了文言文《三峡》,抓出了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特色,并且和同学们自己的看法作了比较。到此,似乎已“山穷水尽”,教学“无路”了,我就抓住书中郦道元写的三峡和现实里我们看到的三峡的差异向学生提问:“我、书本、三峡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此问一出,学生的思维顿时发散开来,不待老师安排讨论,他们已自动议论起来,在学生议论了半分钟左右,一部分同学就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有一个同学告诉老师:“我认为三者关系是:三峡养育了我,我学好书本知识,长大后建设三峡!”又如在德阳初中教学《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男生女生进行了朗读比赛,请同学们点评谁读得好,大家一致认为男生声音大而整齐,读得好!这时,我就问同学们,“读书的标准除了声音大小和整齐与否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平时并不大胆的男生站了起来,他说:“我认为女生读得好,很有感情,有节奏感,很符合作品的风格特色。”老师逗他:“你不怕男生说你是叛徒吗?”他笑着回答:“不怕!”老师及时评价:“好!这位同学对朗读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真正把握住了朗读的关键,朗读要富于感情,从作品的风格特色出发朗读作品,很有见地!尤其是他对认为正确的观点的坚持能不因外来压力而改变,这一点最是难能可贵。”更多的时候,我总是重复这样的问:“都这样认为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因为要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会对一个看似平凡简单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实际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为引出老师设置的结论而提问的方式的突破和超越。归纳起来,创新的课堂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有五类:1、求异性问题;2、想象性问题;3、比较性问题;4、争辩性问题;5、评价性问题。

  六、“说真话,抒真情,让我们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在作文训练上突破,引导学生创新。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贯注在里面。”总结起来说,写作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可是,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在内容上、文体上,甚至在思想立意上对学生限制过死,教师们学会了“把握规律”,学生们学会了“照猫画虎”。多年来,我们的作文训练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引诱学生言不由衷地说大话、套话和假话。如此一来,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慷慨激昂,但其心灵却是“缺席”的,个性被压抑,思维的翅膀也被折断了。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反思传统作法,否定教师教,实则为“套”(圈套的套)——把学生牢牢控制在圈定的范围内的作法,而应开阔心胸,还学生以自由,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崇高情怀、平凡生活、现实佳景、幻想世界,无一不可入文;质询大师、评论经典、改写名作、感悟佳篇,样样皆出心田!只要教师真正愿意解除学生心灵的束缚,学生就一定能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在巫溪中学上《联想.公式.表达》这堂活动型作文课时,我先帮同学们消除紧张,让同学们欢乐地跟我喊三声:“欢乐、自由、我的追求!”然后,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算式:“1+1=1”,请同学们超越数学的局限,联系生活赋予算式合理的内容!学生先是一楞,待回过神来,则都表现得兴趣盎然,气氛越来越热烈,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一只青蛙吃掉一只害虫,仍就是一只青蛙,不过,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青蛙!”“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建立友谊,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下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幸福的我!”……当老师告诉同学们,有限的发言时间已到,很多未发言的同学仍意犹未尽,表示感到遗憾。老师借机提问,“为什么没能发言会遗憾呢?这种活动有什么好?”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二分钟之后,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成短文,老师既不指导,也不提要求,结果,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同学都能很快完成,并且积极要求给大家朗读自己的短文。活动结束时,还有五分钟下课,老师问同学们,“如果让大家以这堂课为内容自己写一篇文章,有没有困难?你打算怎么写?”老师话音一落,就有同学说出了自己拟的作文题目,如:《作文课上的笑声》、《奇特的作文课》、《“怪”老师》、《新奇的“1+1=1”》……最后,老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我们上了一堂新奇的作文课,可是课堂上没时间写成一篇作文,课后写又担心占大家的学习时间,究竟写还是不写呢?”结果,有个学生勇敢发言,说不写,原因是“课堂上写了短文,我们下去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既然已经训练了写的能力,下去再写没必要。”拥护他的人竟有七个之多啊!在同学们轻松的笑声中,另一位同学立即站起来陈述她认为要写的理由,“写既可以训练写作能力,还可以记录下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她的发言立即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没有坚持用一种要求去让学生都完成作文,而是尊重学生们的意见,愿意写的就写一篇作文,不愿意写的就下去改改课堂上的短文,再思考一下这堂课的体验和感受。一堂新颖的活动型作文课就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如果要从这堂作文课中找出值得借鉴的东西,那肯定在于这堂作文课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以解释“1+1=1”这一超出常规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使之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并且老师在整堂课中始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直爽地评、热烈地议、自豪地写、专注地听、快乐地读。心灵解除束缚的学生,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展现出了喜人的创造力,对作文也产生了空前的热爱。因此,在作文训练上,如果我们教师真能坚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说真话,抒真情,让心灵自由飞翔── 一堂活动型作文教学课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