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研究现状和展望» 正文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研究现状和展望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54

概要:(1) 你(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2) 读者对题目的熟悉了解程度(3) 读者对题目以及你(作者)所要阐述的论点的态度和立场⑥祁寿华认为对读者的敏感、考虑和分析,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是这样的,只有在写作过程时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才能找到和确定诉诸读者的最佳内容,结构和风格。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在写作上首次对写作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对(3—4年级)习作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而对(5—6年级)则首先要求:“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尤其是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应当说是一次写作教学理念的一次革命性改革。至此,我国的写教学才第一次以课程标准的形式对写作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定,写作教学要关注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倪文锦和欧阳海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一书,该书以全球视野,通过搜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语文教育的材料,并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研究现状和展望,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1) 你(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

(2) 读者对题目的熟悉了解程度

(3) 读者对题目以及你(作者)所要阐述的论点的态度和立场⑥

祁寿华认为对读者的敏感、考虑和分析,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是这样的,只有在写作过程时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才能找到和确定诉诸读者的最佳内容,结构和风格。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在写作上首次对写作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对(3—4年级)习作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而对(5—6年级)则首先要求:“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尤其是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应当说是一次写作教学理念的一次革命性改革。至此,我国的写教学才第一次以课程标准的形式对写作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定,写作教学要关注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倪文锦和欧阳海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一书,该书以全球视野,通过搜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语文教育的材料,并考察他们传统与变革、理论与实践,进而展望我们的语文教育。编者认为,“为不同的读者写作”,应该是未来写作教学改革的新的方向。⑦

从单篇文章而言,对写作中读者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较早的是浙江教育学院张孔义博士发表的《从结果到过程——美国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新发展》一文;1994年舒梧在《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上发表了《儿童文学读者论》;1997年鄢光让、周斌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标准读者论》。从写作教学的角度对读者意识进行关注的是杨晋义于2000年2月发表在《江西电力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的《写作课,发展困惑思索》一文,他认为,写作教学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材料、结构、主题、语言的旧体系系向新体系转变,他认为新的体系应当视写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文章写作应扩展到“作者、生活、读者受体等与文章有关的各个方面”,写作应“还原恢复到写作的本来状态,即进行中的的运动状态,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根据它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动态地描摹文章的孕育、构思、写作与传播的过程。”2002年1月,本人在《语文新圃》第一期发表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再认识》一文,同年6月被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报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文章从普通教育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于应用的目出发,指出“应用这从根本上应用于写作与读者的交流,应用于特定的读者对象。因此,对于习作者来说写作应面对读者,所以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至关重要。”文章指出有必要对世纪初曾被提倡过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念重新进行审视。文章从“读者意识的写作观溯源”、“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确立”、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读者意识写作观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历史到现实,从实践到理论进行的较为系统的论述。本人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读者意识写作观进行了理论界定。现在进行回顾反思。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欠缺的是实践操作层面的可借鉴性。同年11月《中学语文教学》发表了香港大学教育学学院谢锡金撰写的《应用文走出了的完全依赖格式的年代——传意教学法》文章从应用文的角度研究了传意写作教学法,这与读者意识是同一教学理念的教学法,他认为“‘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也适用于文艺作品,甚至其他类型写作。”他预言:“传意写作教学,不但使写作走出了完全依赖格式的年代,而且展示着语文写作教学迈向崭新的历程。”⑧这与本人的研究不谋而合。

我们对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未来是充满乐观的。

首先,我们认为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它是在历史的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来。古往今来,人们对写作的目的和价值观取向的认识是一致的,文章是需要读者的,没有读者就可以不要有文章。

其次,写作教学中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写作教学本质出发思考。写作和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应用和应用于读者。从这一点出发就很有必要在写作中倡导读者意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写作中要以种种的假想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并以适宜的种种假想读者的需要衡量规范的写作行为。如此,随着读者范围的扩大,学生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要求,直至合乎社会的要求。同时教师以合乎社会为标准评价要求学生,并创造条件为学生发表和说出,学生在实践和模拟实践得以锻炼,这种写作与实践 的结合方法,很受学生欢迎,而教师与实践“赞许和认可”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协作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是很大的。

再次,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人在社会中需要与人交往,写作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的行为,人的这种行为熟练与否体现为技能,技能的高下又表现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无论是写作的学习期还是将来的写作行为都是人的一种需要,与人交际对话的需要,为此,培养写作的读者意识相当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从未规定读者对象,学生在无对象的状态下,或目中无人,不管读者感受。或不顾读者自我封闭。因为不规定读者,学生无动力,写作成了一种负担,为应付教师,学生不愿真心对话,投老师所好,空话、假话连篇。当写作偏离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取向,写作成了应试的唯一价值追求,剩下只能是对浅层的功利的追求,结果也只能是无利可图。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理念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写作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一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入教学领域需要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倡导研究和实践,二是这一教学理念本来也有一个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实践层面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三是,这一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也有其相对的局限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教学研究领域,它将带领我们摆脱传统的禁锢走向写作教学的自由王国。









【注释】

  ①②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年第2版,第89、117、126页。

     ③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317页。

④⑤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16、94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⑦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313页。

⑧谢锡金:《应用文走出了的完全依赖格式的年代——传意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11月,第11期。

(本文选自 林一平:《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论》第五章第三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作者邮箱: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