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改文将“萌芽”改为“萌发”,“萌芽”是指草和长芽,而“萌发”则单指种子和萌芽孢子发芽,所用“萌芽”来描写草和树木生长是恰当,而改文中的“萌发”明显与“草木”配合不当。原文:“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植物忙着孕育果实——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前后都用结构相同的句式读起来上口,富有节奏感,把大自然那种四季变化的规律鲜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改文改变了句子的结构,由整齐一致的句式,变成了错综的句法,读起来不仅失去了原文的节奏感,而且也失去了整体一贯的形式。效果大不如原文。原文:“——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改文将“对”改为“对于” “——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改文将“对于”“——气候条件(对或对于)生自物影响”句中含有针对意义和指向意义,而对判断、描写或叙述相比之下不显著,所以原文是比较合适的。《笑的武器——诚谈华君武的“动物”漫画》原文:“华君武和侯宝林曾用漫画和相声提出和回答过为什么笑的艺术不能令人发笑的原因”这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别,“不能”含有
中学语文名篇修改质疑,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改文将“萌芽”改为“萌发”,“萌芽”是指草和长芽,而“萌发”则单指种子和萌芽孢子发芽,所用“萌芽”来描写草和树木生长是恰当,而改文中的“萌发”明显与“草木”配合不当。原文:“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植物忙着孕育果实——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前后都用结构相同的句式读起来上口,富有节奏感,把大自然那种四季变化的规律鲜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改文改变了句子的结构,由整齐一致的句式,变成了错综的句法,读起来不仅失去了原文的节奏感,而且也失去了整体一贯的形式。效果大不如原文。
原文:“——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改文将“对”改为“对于” “——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改文将“对于”“——气候条件(对或对于)生自物影响”句中含有针对意义和指向意义,而对判断、描写或叙述相比之下不显著,所以原文是比较合适的。《笑的武器——诚谈华君武的“动物”漫画》原文:“华君武和侯宝林曾用漫画和相声提出和回答过为什么笑的艺术不能令人发笑的原因”这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别,“不能”含有主观希望达到某种效果,实际却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单纯用“不”就将语意中隐含着的主观消失了。所以修改后不如原文效果好。
原文:“能想出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就算是难能可贵的了。”改为“——应算是难能可贵的高招了”,两句虽然有相同的意思,但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有所改善,但仍不如人意,如果把“算”字再去掉会更好些,“应是难能可贵的高招了。”
原文:“要养成谨严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改文“——琐碎工作”改文虽然较原文有很大进步,但仍不能令人满意,用“琐碎”来形容科学中的工作总觉得有些别扭,琐碎是繁琐细碎的意思,多用于形容日常生活,如果将“琐碎”改成“琐细”意思就通贯了。
综上所述,中学语言篇目在修改中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中学作文教学树立了楷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在修改过程中由于某种疏露和见解的差异而导致争议和疑虑,我想将这些疑虑提出引出人们的思考和讲座也不失为活跃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讨论,大家认可的东西可做为规范、指导以后作文的修改,不被认可,高出偏颇的东西则可做为以后教育和指导中的教训从而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二、 应修改而未修改
初中学语文篇目,在入选之后进行的修改中,除了存在上述提到的修改之后的效果反叛不及原文的现象之外,还有应该修改而未进行修改的遗漏之处,下面权举几例作说明。
《海滨仲夏夜》原“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中间”改文“我漫步在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中间”,由于“漫步”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后面不能带宾语,但可以带补语,在“沙滩”前加个“在”变成“在沙滩”介词结构作补语,但这个介词结构是不完整的,应后面再加“上”变在“在沙滩上”这既使介词结构完整,也同下一句“中间”相对应,否则改后的“我漫步在沙滩”仍不完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原文:“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改文:“他们的面貌、性格、感情和姿态都不相同”,由于“思想、感情”是内在的东西,在外部很难看出,所以改为“表情”,这是很准确的,按照这样的观点,性格也应属内在的东西,从外在视角也不易看出,所以也应删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们从这里将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榜样,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改文“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关于这两段文字我们在文章上一部分曾经进行探讨,这里我们进一步假设,修改的地方完全合理,我们会发现,前面的“经过”因是与原文“曾经”相对应的,所以显得和谐统一,而现在“曾经”已改为“而”,那么“经过”就与全文不协调了,也应做相应的改动,如将“所经过”删掉,在这个修改后的句子中“经过”也不如“经历”准确。《人民的勤务员》原文“——外面下着很大的雨,装卸工人们都忙着藏盖站台上的行李。”改文“——装卸工人们都忙着盖站台上的行李”修改后意思虽没有变化,但读起来明显不畅,语感效果差。《榆钱饭》原文:“只有不老不嫩的盘劲儿,摘下一大篮子,清水洗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前后没有变化,但从行文上看明显感到松散,如果改成:(用)清水洗净,(在)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不仅语意更为明确,而动作显得联贯,结构显得紧凑。
《榆钱饭》原文“二妹子却恼了,脸上挂霜,狠狠地剜了我两眼——”改文:“二妹子脸上挂霜,狠狠地剜了我两眼”,有人认为因为嫌,却恼了,语意太重,且下文已有“脸上挂霜”的比喻,所以删掉。其实“却恼了”语意并不重,它完全与后面的“狠狠地剜了我两眼”在感情基调上一致,相反,“脸上挂霜”的这个比喻比较含糊,显然与后面“狠狠地剜了我两眼”在感情程度上不协调,所以留下“却恼了”删去“脸上挂霜”更为合适。
《小桔灯》原文“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改文对这句话没有改动,其实需要改动是很明显的,过去电话的单位为“架”,现在已经改为“部”,所以为了传达这一正确的概念和变化了的信息,文章中也必须将“架”改为“部”
《语文和数学》原文“我是搞数学的,但对语文却有很深的爱好”改文:“我是研究数学的,对语文也有很深的爱好”动词和关联词的修改是很难准确的。但其中的“很深的爱好”中“很深”没有改变,爱好是动词,前面不能用定语修饰,所以很深的爱好不符合语法规范,可在前面将定语换成状语,非常爱好。
以上质疑,或许是鄙薄之写,提出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出方家斧正。
语感分析与句读的意蕴
中学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理论体育的创立者和成功的实践者洪镇涛先生,在语感分析的运用中,注重让学生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运用语言和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而且也注意到了与这些内容密切相关的对句读的分析,使其成为语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语感分析的操作技法七项中,有四项涉及到了标点,并将其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如第一项“加一加”就是采用在原处增加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第二项“减一减”就是采用在课文上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处,形成语感。第三项“换一换”就是采用置换课文的标点、句子或段落作修改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形成语感。第六“改一改”就是采用比“换一换”动作更大的对标点、句子或段落作修改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洪镇涛先生十分注重句读的安排,对于文章表达效果的意义,这里句读也非单纯地间隔语言的符号,而是规范和强化语言意蕴重要手段,本身也就具有了内容的意蕴。
在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标点的作用似乎只在新闻记者过程中的间歇,因而在学生的观念中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而,没有多少人肯在这个看似平常却有很重要的问题上下功夫,翻开学生的作文,一逗到底,甚至通篇只有句末写上一个句号的不乏其人。所以,句读的运用也成为现在学生作文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句读的自学性,提高表达效果呢?我们必须以语感分析入手,通过对语境意义和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作出恰当的安排。这里,我们以中学语文篇目对句读的修改为范例通过修改前后,句读所显示出意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经验,也为教师指导提供线索。
一、 标点符号的改变
在中学语文篇目的修改中,标点符号的修改比重最大而在这类修改中标点符号的改变的实例最多,通过标点符号的改变,不仅文字所包含的内容更为清晰,而且标点本身也成为一种意蕴的特殊载体,从而改变了标点运用中单纯间隔的作用。
这里,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破折号的用途是将语言延长,在书店里意外地见地“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的鲁迅先生,并得到他的帮助,“我”非常惊喜,但由于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又不便直接称谓鲁迅先生的名字,所“您就是”加了一个破折号,而原文中的删节号,则表示没有必要说,缺少对见到鲁迅的惊喜和对鲁迅尊敬的意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