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正文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81

概要: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人类文化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连通关系。当然,学生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限于教材的)人类文化知识。列宁就说过,我们要用全人类创造的所有文化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对人类共同创造的科学文化遗产,抱一种尊重的态度,并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样,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的过程,必须以自己全部的热情,青春和生命去领受、尊重和增进。不过,一切历史都回归于当代历史,一切学习都指向未来。从而,一个人对现实生活参与、体验得越深刻,他对于人类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就越透彻、越本真,他创造的力量也就最强大。所以,叶先生号召“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15)因而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不限于课本)的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社会,要读自然、人生这浩如烟海的无字书。因为“书本固然是增进经验,取得知识的一种工具,但决不是唯一的工具。除了书本,还有实际的观察,亲身的历练,都可以增进经验,取得知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人类文化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连通关系。当然,学生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限于教材的)人类文化知识。列宁就说过,我们要用全人类创造的所有文化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对人类共同创造的科学文化遗产,抱一种尊重的态度,并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样,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的过程,必须以自己全部的热情,青春和生命去领受、尊重和增进。不过,一切历史都回归于当代历史,一切学习都指向未来。从而,一个人对现实生活参与、体验得越深刻,他对于人类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就越透彻、越本真,他创造的力量也就最强大。所以,叶先生号召“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15)因而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不限于课本)的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社会,要读自然、人生这浩如烟海的无字书。因为“书本固然是增进经验,取得知识的一种工具,但决不是唯一的工具。除了书本,还有实际的观察,亲身的历练,都可以增进经验,取得知识,使生活丰富起来。而且,两相比较,实际的观察和亲身的历练尤其重要。……生活是主,书本是宾。”(16)可以看出,叶先生突出的是学生应将自己的视角逐渐地转移到围墙之外的社会中去,应把自己的脚印投放到现实的人生中,去观察,去体验,去顿悟。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也深刻地发现了这种转向的重要性。他说,“我相信唯一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17)“这种由个人发现的知识,这种在一次经验的过程中个人地化为己有和消化了的真理,是不可能直接地交流给另一些人的。”(18)这就是说,唯有独立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惟有个人参与体验了生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它既可以避免为知识而知识的异化,为书本而读书的浪费,又不至于发生当学生离校之后冷却求知激情,放弃自我探索,逃避现实生活并最终被现实生活所吞没的悲剧。

   总之,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在马克思那里,“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19)因而叶先生的理论是站在人类学本体论的制高点上阐发其教育教学思想的。其目的在把学生“培养成人,独立不倚的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20)而不在灌输给学生单纯的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意义上,其理论与一位才子给“教育”所下的定义是异曲同工的,“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未留下来的就是教育。”(21)他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宣告了同一种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以及人们应积极努力的方向。不过,倘若我们敢于正视现实,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教育的金字塔已经倾斜了,但是并没有倒掉!究其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的。但也许自有它存在的坚固的地基在。这又似乎超出了本论的范畴。所以,我们还是还原到叶先生的理论中来。可以说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并没有真正弥满于中国教育的现实空间,更没有呈现已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景象。推究原因,我们以为有以下几个“1、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健全。由于其时常的依附性而导致使应有的独立性丧失。2、我国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其特点是以学习和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首要职责,并近距离地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从而使主体的完整人格塑造成为空白。这是我国全盘借用了苏联的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科模式而造成的后果。3、教师成为知识的传声筒,教学以考试为鞭策,强使个体把知识作为外在、异己的对象膜拜。尤其是生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社会风尚,(叶先生为此还专门写过《我呼吁》的文章给予批判。)其特点是无视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和“统考统测”。素质教育的呼唤宣传实在并没能使应试教育偏离远去校园。4、读书目的的功利性。即在于近在眼前的文凭就业、挣钱提干、评定职称、铁饭碗,乃至混一张出国的许可证。当商品经济崛起时,知识无用论回潮。人以赚钱为第一要著,学生求知欲淡化,且滋生了一种贪图安逸的享受心态。5、长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问题未能给予根本性解决,从而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情下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塑造漠不关心,而教学本身似乎成了不得已而必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事。6、……。

    但是,同样不能抹杀的世界性远大前景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取代。教育的重心不仅从知识向技能转移,而且从纯粹的智力挪向感受、情绪等非智力领域。学生从知识的负载体逐步恢复成作为主体的完整人格。”(22)伴随着全球性的现代教育思潮,中国人自己也在不同程度地反思和觉醒,发现危机和危险,重新呼唤理解,开始尊重人和尊重知识,借鉴和寻找新的途径,重构一种既符合人的健全发展,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教育。这些,正是叶先生所指示和期望的。在这种背景中,我们认真学习叶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高扬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1) 见尤西林《人文科学及其现代意义》(《未定稿》1987.1)

(2) 同上

(3) 见尤西林《禅与现代人的主体性问题》(《文化:中国与世界》)第四辑,三联书店出版)

(4)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P10,教育科学,1980年版。

(5) 同(3)

(6) 参看(4)(上)P12,P89的论述。

(7) 同(3)

(8) 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143,商务,1979年版

(9) 见《中国现代教育家传-叶圣陶》(第三卷)P142,湖南教育,1986年版

(10) 同(4)(上)P87

(11) 参阅《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176

(12) 同上卷P147

(13) 同(9)卷P156

(14) 同上

(15) 同(4)上册,P140

(16) 同(9)卷,P101

(17) 见《外国教育资料》1984.2 

(18) 同上

(19)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20) 同(9)卷。P146

(21) 同(8)卷P146

(22) 同(3)卷

                    



 作者邮箱: fsrr1961@yahoo.com.cn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