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一条好路子» 正文

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一条好路子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28

概要:4“案例研究”与“论文”“案例研究”是研究过程的方式;“论文”是研究结果的表述。如果把论文大致分为“理论型”和“经验型”两种类型的话,那么,“案例研究”的成果表达方式则应该属于“经验型”的论文。即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的分析、概括、总结、研究的科研活动。5“案例研究”与“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应该属于“课题研究”,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广泛意义上的“子课题”,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可以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比较大的研究项目,那么,“案例研究”就是比较小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的研究范围相对比较小,研究题材相对比较小,研究需要的人员相对比较少,研究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总而言之,如果,“课题研究”的一个需要大兵团作战耗时数年的大战役的话,那么,“案例研究”则可能只是仅仅需要一个战斗小组乃至单兵作战的短时间便能迅速解决的小战斗。三 “案例研究”的特点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以发现“案例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小”字,主要表现在选材比较小,选题比较小。如果我们来看一些论文的题目,便可以发现,比较小的选题,往往比较

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一条好路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4“案例研究”与“论文”
“案例研究”是研究过程的方式;“论文”是研究结果的表述。
如果把论文大致分为“理论型”和“经验型”两种类型的话,那么,“案例研究”的成果表达方式则应该属于“经验型”的论文。即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的分析、概括、总结、研究的科研活动。

5“案例研究”与“课题研究”
“案例研究”应该属于“课题研究”,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广泛意义上的“子课题”,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可以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比较大的研究项目,那么,“案例研究”就是比较小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的研究范围相对比较小,研究题材相对比较小,研究需要的人员相对比较少,研究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总而言之,如果,“课题研究”的一个需要大兵团作战耗时数年的大战役的话,那么,“案例研究”则可能只是仅仅需要一个战斗小组乃至单兵作战的短时间便能迅速解决的小战斗。



三 “案例研究”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以发现“案例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小”字,主要表现在选材比较小,选题比较小。如果我们来看一些论文的题目,便可以发现,比较小的选题,往往比较切合广大教师的实际工作和实际能力。如:
《语法课的“开胃宝”——从设例的角度谈兴趣》
《浅析学生独唱时的“怯场”现象》
《形貌修辞与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如何解除语文课堂的沉闷》
《教欲善其事 必先敏其言——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语调选择》
《课堂教学中例证的选择》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引用毛泽东诗词点滴谈》
《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价值》
而一些比较庞大复杂的选题,与教学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的选题,则难免使广大教师“力不从心”了。如:
《论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文化导向》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及其特点》
《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对21世纪的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认识》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中学历史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命题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学术研究的群体来讲,选题的确是有着“大”、“小”之别的;但是,对于学术研究的个体而言,则应该“各得其所,各尽其宜”,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每个研究个体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进行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小见大”特点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 以小见大 经济实用
应该说,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颇有价值有意义的“案例”,可谓“俯拾即是”。一句导语,一行板书,一个问题,一种表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可谓“左右逢源”。再也不会像过去写论文那样为寻找一个题目绞尽脑汁了,再也不会担心教学研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了。这样也就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强度,就能使教师克服畏难情绪,轻装上阵,“减负”而“提质”。
所以,“案例研究”是非常经济实用的好路子。
二 以小见大 便捷及时
一般看来,教师在撰写论文往往要积累比较多的材料,积累比较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乃至上升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工程”的确比较庞大,因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积累等待的原因,使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失去了“及时”的意义。
而“案例研究”则由于“以小见大,轻装上阵”的特点,就能够像新闻记者一样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师的动态过程,及时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及时定格了宝贵的心得和启示。
所以,“案例研究”具有“便捷及时”的特点,符合了教学工作是动态过程的实际特点,符合了教师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特点。
上述二点,应该是“案例研究”的最大的两个特点。
三 以小见大 源于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案例”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来自教学的实践过程,源于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所以,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唾手可得,俯拾即是”。
相反,某些所谓的研究活动,总是求大,求全,求“高深莫测”,求“一鸣惊人”,总是搬来庞大的理念,搬来先行的主题,搬来“大而无当”的教条,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远离了教学实际,脱离了广大教师。
四 以小见大 生动典型
“案例研究”的“案例”正是来自实际工作,来自实践过程;所以,往往比枯燥贫乏的间接材料更生动,更鲜活,更形象,更具有个性。
“案例研究”是研究者对所占有的具体素材进行了“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工作,对实践中得来的真知的所进行的分析和提炼工作,就使得这个“案例”既代表了众多的一般的教学现象的共性意义,又包含了非同寻常的具有特殊特征的个性意义。
所以,“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案例的典型意义。
五  以小见大 指导实践
“案例研究”以小见大,从小小的特殊的“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典型的意义,归纳出指导教学实践的规律。
通过对“案例”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一次新的质的飞跃”。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理论,结合理论,运用理论,把实际工作的得失由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六  以小见大 提高素质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能够从实际教学活动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体验、感受等。可以使广大教师增强理论素养,培养反思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所以说,“案例研究”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切实有效的手段。广大教师会真切地认识到教科研活动是工作的需要,是自身提高水平的需要;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一种无用功。

四 结语

目前,“案例”这一概念正逐步进入我国的教学研究领域,并且日益被广大教师认同接受。上海、浙江嘉兴等地,都已经开始了比较有效的实验。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的确是比较切合广大教师实际情况的好路子;是“以小见大”的好路子;是经济实用、便捷及时、源于实践、生动典型、指导实践、提高素质的好路子;是激发广大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的好路子。

参考文献
[1]卢佳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国正.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 ] .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尚文. 语感论 [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小为等. 中学教研与论文写作实用手册·前言 [ ] . 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5]教学案例·创刊前言 [ ] 吉林:银声音像出版社,2003.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如何才能写好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