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正文

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63

概要: “艺术”是一门学问,而“观念”是一定的思想状态,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不能相互并列。而且,“国家设施” 、“法制意识”和“宗教观念”都是四音节,而“艺术”是双音节,从音律上讲,也不协调。“艺术修养”则是一种观念,可以和“法制意识”、“宗教观念”相联合。从文意来看,作者是说,意识形态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形成的,那么这里的几个相联合的概念,就都应该属于“意识”“观念”范畴,但“国家设施”或“国家机器”,不属于这个范畴,也就不能相联合,而能联合的概念应该是“国家意识”或“国家观念”。所以,这个联合短语的准确表达形式应该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艺术修养以至宗教观念。⑤.“从”,当介词用,表出处;“在”,作介词用,表处所。这里显然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从经济基础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从”应该改作“在”。(第七段也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内蒙访古》的语病也很多,这里仅就新教材修改过但并未完全改正的地方,谈一点个人的看法。①.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路程,火车都(“一直”或“就”)在这个广阔的原野上奔驰。我们

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艺术”是一门学问,而“观念”是一定的思想状态,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不能相互并列。而且,“国家设施” 、“法制意识”和“宗教观念”都是四音节,而“艺术”是双音节,从音律上讲,也不协调。“艺术修养”则是一种观念,可以和“法制意识”、“宗教观念”相联合。
从文意来看,作者是说,意识形态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形成的,那么这里的几个相联合的概念,就都应该属于“意识”“观念”范畴,但“国家设施”或“国家机器”,不属于这个范畴,也就不能相联合,而能联合的概念应该是“国家意识”或“国家观念”。
所以,这个联合短语的准确表达形式应该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艺术修养以至宗教观念。
⑤.“从”,当介词用,表出处;“在”,作介词用,表处所。这里显然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从经济基础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从”应该改作“在”。
(第七段也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内蒙访古》的语病也很多,这里仅就新教材修改过但并未完全改正的地方,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①. 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路程,火车都(“一直”或“就”)在这个广阔的原野上奔驰。我们都(很)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粱、山药、甜菜等等。
②. 现在只有一个石虎伏在台阶(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娘,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
③.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依靠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①句,以前的课本上,一直有两个“都”,新教材把前一个删掉了,后一个没有动。其实两个都用得不对,而且即使删掉前一个,句字的意思也不对。因为前一个句子是要强调塞外原野的广阔,应改表范围的副词“都”为表语气的副词“一直”或者“就”。后一个句子的“都”应改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因为它是和“然而”相呼应的。
②句把“阶台”改成了 “台阶”,改正了存在了几十年的错误。但最后一个分句显然是累赘多余的,故应删去。
③句中,“通过依靠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只是个介词短语,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新教材改“通过”为“依靠”,并未能改正这个句子,谓语残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修正。两个“主要的”是很不好的口语习惯,应删去“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这里的“也”字并无明显的修辞效果,没有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也不表并列关系,故应删去。“没有”“存在”,搭配不当,因为“有”和“存在”是同意词,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情况”是表达具体概念的,这里该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因素”。

《冬天之美》的问题简直太糟了。不到一千字的一篇短文,居然有十几处语病,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这里仅举几处典型的语病加以讨论。
第一句的“从来”应改为“素来”或“向来”。
“从来”和“历来”所修饰的对象相对具体,多表示某种现象。如:从来如此。历来这样。
“向来”和“素来”所修饰的对象相对抽象,多表示某种心理现象。如:向来认为。素来支持。
“历来”更正式,多作书面语。“从来”更随意,多作口语。
“向来”坦率诚恳。“素来”纤巧儒雅。
例如: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
○2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蹰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3历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4我素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第二句中的短语“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 联合不当。“奢侈挥霍”是种概念,“举行舞会、讲究穿着”是属概念。只能说,“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最不适于讲究穿着,最不适于奢侈挥霍的季节,将巴黎当作狂欢的场所。”
“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怎么读怎么别扭。我们只能说“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但不能说“臭气熏天”“几乎永无干燥之日”。这就和“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说是“臭气熏天和冻结/的滥泥”,也不对。因为“臭气熏天”是形容词,而“冻结”是动词,它们不能联合。
“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却)盛装和(而)失去盎然的生机……” 
“自然”表属性;“自然界”表限域。这里应该是表属性的。
“除掉”表具体概念;“除却”表抽象概念。“盛装”是个比喻,具不确定性,应改为“除却”。
“除却盛装”修饰“失去盎然的生机”,应改“和”为“而”。
“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太抽象,而且两个“到”字面重复。应改为“随时给你意想不到的欢愉”,这就形象了很多。
“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是极大的乐事),(所以陶醉其中),甚至(连最不听人使唤的)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这一句的意思跳跃得让人不可理解。如果去掉我们添加的文字,前一句意犹未尽,后一句莫明其妙。
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所有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全用“的”,而不用“地”;所有“哪”都写作“那”;也喜欢用“记念”而不喜欢用“纪念”。《红楼梦》只有“他”,没有“她”。这些我们都愿意作个注解,为什么其他人的作品就不能动呢?作者健在的,应该征得本人同意,加以修改;已经亡故的,为了尊重他们,可以保持原文,但必需加以注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到最健康的祖国语言。

以上关于新教材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教学体系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有以思维训练体系、思想训练体系和语言训练体系为支柱的语文教学体系,那么在作品体系的编排上可会把失误降到最底。
虽然这里讲得有些挑剔,但错误的出现往往就是因为挑剔太少。如果多一些挑剔,也许就不会有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了。
虽然对现行教材的意义有点马后炮的嫌疑,但希望能引起正在编写新的“课程标准”的人的注意。
就算对新的“课程标准”也起不了多大的意义(具说六月份就要出台,现在想必已经成形),也还是希望能引起在教学一线的同仁的关注。何况这本来就不是几个人在办公室里所能做好的事情。

                                           陕西省长安一中/李振民/2002/3/30
 作者邮箱: lizhenmin9@hotmail.com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呼唤真我——关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的主题的思考
《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相关文章
  1. 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2. 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