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语文读本》使用原则及方法摭谈» 正文

《语文读本》使用原则及方法摭谈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369

概要: 交流的形式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张贴、座谈、讨论、辩论等等,只要有利于交流,都可以采用。 (二)迁移深化阅读在学了《荷塘月色》之后,曾经让学生做过两个练习,一是从读本《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找出三个比喻句,说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及比喻的作用;一是先阅读读本《怎样读一篇文章》及《读〈飞〉》两文,然后阅读读本《短文五则》并任选一则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作业上交后,我们发现,不少同学不仅做得很认真,而且还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仅录几例并予说明。(括号内语句为笔者评论) 关于比喻及比喻的作用: (1)“……黄色的山峰,黄色的波涛,我在翻卷的波涛中吃力地游着,几乎抵挡不住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浪峰……波涛忽然间平息了,变成一片灰色的死海,真大呀,无边无沿的,这是茫茫的戈壁。”这段文字中,作者不仅把连绵起伏的山峰比喻成波涛,还将无垠的戈壁比作一片灰色的死海。连绵起伏的山峰是静止的,但从车上的作者看来,山峰在后退(在运动),而山峰又是高低不一的,连续不断的,所以形似不断起伏的波涛,写出了山峰的动态美。戈壁无边无垠,不象山峰有高有低,因此就没有起伏的波涛之感,作者将其

《语文读本》使用原则及方法摭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交流的形式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张贴、座谈、讨论、辩论等等,只要有利于交流,都可以采用。
   (二)迁移深化阅读
在学了《荷塘月色》之后,曾经让学生做过两个练习,一是从读本《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找出三个比喻句,说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及比喻的作用;一是先阅读读本《怎样读一篇文章》及《读〈飞〉》两文,然后阅读读本《短文五则》并任选一则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作业上交后,我们发现,不少同学不仅做得很认真,而且还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仅录几例并予说明。(括号内语句为笔者评论)
    关于比喻及比喻的作用:
   (1)“……黄色的山峰,黄色的波涛,我在翻卷的波涛中吃力地游着,几乎抵挡不住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浪峰……波涛忽然间平息了,变成一片灰色的死海,真大呀,无边无沿的,这是茫茫的戈壁。”
这段文字中,作者不仅把连绵起伏的山峰比喻成波涛,还将无垠的戈壁比作一片灰色的死海。连绵起伏的山峰是静止的,但从车上的作者看来,山峰在后退(在运动),而山峰又是高低不一的,连续不断的,所以形似不断起伏的波涛,写出了山峰的动态美。戈壁无边无垠,不象山峰有高有低,因此就没有起伏的波涛之感,作者将其比作灰色的死海,既突出其广与大,又强调其平静。(只有真正理解了此比喻句,才有可能分析得如此到位)
   (2)“瞬间,我惊住了,像似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
将草滩、油菜花、蓝色湖水等构成的迷人景色比作一幅巨大的画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宽广而又令人陶醉。(理解准确,分析细致)
   (3)“而在我们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上,我们很容易将银色的公路联想成洁白的哈达,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应该是弯曲、绵长及纯洁,而且哈达是藏族人民用来表达友谊的,因而,这句话在文章中应该含有一层梦幻般的青海湖欢迎各方来客的意思,表现青海湖与藏族人民一样,质朴、热情、好客。(联想丰富,见解独特)
   (4)“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将湖面比作蓝锦缎,不仅颜色相似,更突出了湖面颜色的纯正、柔和,质地的平滑、光洁;玻璃是明亮透光的,将湖水比作玻璃,说明湖水清澈、折光率强,又说“未凝固的浆液”,是为了突出微风拂来,湖面缓缓流动时,涟漪微微的动态美。(体会到位,品味细腻)
    关于评价性文章片断:
          (1) 读《平凡的魅力》
    题目《平凡的魅力》吸引了我,既是平凡又何言魅力?凭着一份好奇,我饶有兴趣地读完了全文。(由题目的“矛盾”处入手,切入点新颖)
    第四小节又转回原来的话题——我很平凡,像风像水像雪,没有自豪的理由,没有魅力可言。但接下来的几句:平凡的风吹在夏天,平凡的水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平凡的雪飘在冬日与春日之间,却耐人寻味。虽然风、水、雪的前面都加上定语“平凡的”,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在平时很平凡的风、水、雪,在夏天,在沙漠中,在冬春之间是多么的不平凡,多么的珍贵!这就是它的魅力。(确实如此)
    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却又都是不平凡的。平凡的你,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成为不平凡,不平凡的你走出属于你的不平凡世界也就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一切的平凡与不平凡只在于对什么环境状况而言,并飞在于人本身有什么特殊。(如若不是真正读懂了原文,怎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2)读《海边的遐思》
    若流水帐似地评一遍,感觉不好,不妨挑几句细细品味。(大约是针对叶圣陶《读〈飞〉》而言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含蓄而又率真。)
    “灵感被波涛击伤,裸露着一片苍白。”
    一般看来,灵感无形无影,再大的波涛也击不到它,但这种形象手法却让人一目了然:作者在海边脑海里没有一点灵感,所以“一片苍白”。(把握准确)
    “时间满面晦暗。”
    这里,拟人手法的运用,意在写出作者“晦暗”、不明朗的心情,因为心情的晦暗,所以觉得时间也“满面晦暗 ”了。(透过字面,看到了本质)
    “我的眼睛,久久驻扎在流逝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
    作者明明在看海,怎么“驻扎”在“过去”和“未来”呢?这里与其说是“眼睛”“驻扎”,不如说是“思绪”“驻扎”,正是这句话体现了思的深切,好象一切都在眼前,这种对思绪的描写具体而又细腻。(经这么一分析,作者的思绪似乎已明晰在眼前了)
“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知道学生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不教”的程度?我想,迁移深化阅读也许可以是一种了解的方法。看上面学生关于比喻句的理解分析与对课外文章的分析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不仅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课内所学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及技巧,而且已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陌生的从未接触过的文章内容,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考。现代迁移学习理论认为,要是学生已经能将课内系列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那么这种知识方法就已经转化为一种阅读的能力了。 
    (三)专题研究阅读
应该指出,对应比较式阅读与迁移深化式阅读,均属围绕课文展开的巩固性或运用性阅读方式。但是,并非每一篇读本文章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对应关联点,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对读本作专题研究式阅读。
    专题研究式阅读,也称锥型阅读。这里,阅读内容的专一性好比是锥尖,集中精力阅读好像是对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又仿佛是在不停顿地使用锥子往前钻。用这种方法支配的阅读活动呈现的是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度。研究表明,持续不断地集中精力钻研某一个问题,往往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新教材文言文按史编排单元,读本与之配套,以第一册为例,分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三个单元,各单元自成专题,因而非常适合作专题研究阅读。具体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1、快速浏览本专题所有文章
    2、确定研究课题
    3、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课题
    4、围绕课题阅读本专题文章,搜集材料
    5、整理材料,筛选运用材料,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6、互相交流报告内容
    介于学生学习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等因素,专题研究阅读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成果共享。
    以第一册先秦历史散文为例,所任班级学生曾确定了近20个课题,其中不乏有相当深度涵盖且很有个性的课题,如:“先秦历史散文的语言特点”“我较全面地认识了‘焉’”“直谏与讽谏”“晋公子其人”“看成语讲故事”“我学先秦散文”“举贤荐能鲍叔牙”“勇哉,荆轲”“刺秦意义之我见”,“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外交辞令分析”,“我看先秦历史散文”……如果不是认真阅读了本专题文章,我认为是提不出这类课题的。
    当然,专题研究式阅读并非只适合文言文。所有文章都可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专题,假如将现代诗歌作为一个专题来阅读研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还可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假如将近代科技说明文作为一个专题来阅读研究,则不仅可以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向,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主阅读科技文论的兴趣;而假如将鲁迅作为一个专题,那么对鲁迅的了解就会更全面更透彻。叶圣陶、朱光潜、许许多多的作家们,我们都可将其组成专题来作一番研究学习。
    组成专题后的阅读内容会更有条理性,更有利于理解掌握,更有利于记忆检索,所以有人说,锥型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积累,不管在知识的数量上,还是在知识的质量上,都优于一般的学习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术,关于读本的使用,肯定会也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之所以将自己在对读本使用探索中的点滴体会,呈现于此,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


 参考书目:
     《语文学习论》 佟士凡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语文教育论》 谢象贤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作者邮箱: sibaihui0571@163.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施行“对话”教学 实现“立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