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 正文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98

概要:作者:朱学坤 邮箱:zhuxuekun@sina.com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 ——兼与周迪谦先生商榷 朱学坤不少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真正的语文课要有诗意。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数学有强烈的逻辑性,理化生地有明显的的知识性,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同时,语文的希望、语文的出路还是诗意……语文要进行语言训练,可训练若不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就变成了机械操作;语文要进行思想教育,可思想教育若不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就是赤裸裸的思想灌输;语文要进行智力培养、人格培育,要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可如果没有诗意的安抚慰藉润泽滋养,这些都将落空。没有诗意的语文课是苍白的、枯燥的、令人厌恶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罗曼·罗兰认为,一个民族的政治生命只是那个民族存亡的浅层部分;要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根源,就必须到文学艺术中去寻找。而诗意就是文学艺术的最集中的表现,是内在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一个人不经过以“上下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作者:朱学坤 邮箱:zhuxuekun@sina.com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

         ——兼与周迪谦先生商榷

                       朱学坤

不少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真正的语文课要有诗意。

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数学有强烈的逻辑性,理化生地有明显的的知识性,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同时,语文的希望、语文的出路还是诗意……

语文要进行语言训练,可训练若不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就变成了机械操作;语文要进行思想教育,可思想教育若不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就是赤裸裸的思想灌输;语文要进行智力培养、人格培育,要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可如果没有诗意的安抚慰藉润泽滋养,这些都将落空。没有诗意的语文课是苍白的、枯燥的、令人厌恶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罗曼·罗兰认为,一个民族的政治生命只是那个民族存亡的浅层部分;要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根源,就必须到文学艺术中去寻找。而诗意就是文学艺术的最集中的表现,是内在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一个人不经过以“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为公”的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陶冶,不经过从老庄孔孟到李杜欧苏,从《诗经》到《红楼梦》等为代表的民族智慧的启迪,怎么能算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而这些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最终都是以诗的意味、诗的情趣、诗的力量……去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灵魂。所以,德国启蒙主义时期的学者尔格•哈曼强调“诗是人类的母语”,而德国的又一位哲学家谢林也说:“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的女教师。”人类就是由于诗歌这“母语”和“女教师”的教导和哺育,才留下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才求得进步和发展的。当今,人的诗意化和社会的诗意化非常淡薄,甚至连语文课也那么功利实用,这是莫大的悲哀。大众的情趣永远趋向肤浅、庸俗、低级,如果连语文课也不能在诗意的浸润下给人以深刻、高尚和雅致,那么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将何所寄托?我国的一位学者指出:“现实生活世界的中心是人,生活着的人,诗意化的世界,实质上应是诗意化的人;人的诗意化,世界才能最终诗意化。这是工业技术再发达,也不一定能解决世界意义问题的原因所在。”(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如果说世界的诗意化是遥远而又巨大的工程,那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的诗意化应该是不容忽视和推卸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诗意呢?先看诗是什么。美国文艺理论家布斯在其《小说修辞学》中有这样一个对话:“鲍斯韦尔:那么,先生,诗到底是什么呢?约翰逊:啊,先生,说诗不是什么要容易得多。我们知道光是什么,但是要真正说清楚光是什么,却很不容易。”说“诗”是什么都不容易,要说清“诗意”是什么就更不容易了。“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黑格尔《美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是谈天气;“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雨雪,能饮一杯无。”不是一封短简或便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并不是老翁在雪野中独自垂钓。意蕴,用德国诗人歌德的话说,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些在具体的作品里都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至于说语文的诗意,乃至语文教学的诗意,那就更困难了。我们不妨试说之。

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让人喜之不已、爱之不尽、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让人思索、耐人品味而又思之无穷、味之无极的情味,是那种含蓄而微妙、明朗而清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是那种纯真而轻松、朴实而飘逸、高迈而超拔、旺盛而坚定的精神,是那种让人情思绵绵、激情滚滚、余韵袅袅、思绪悠长的情绪,是那种让生命去欢腾、去烦恼、去憧憬、去悲伤、去歌颂、去诅咒的力量,是那种弃绝俗滥、远离虚伪,让人感到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的意境,是那种令人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的氛围……总之“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闻一多:《说舞》)它感性中有理性,个性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性知觉,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它的这种特质,它最能吸引人、召唤人,最能感染人、激发人,最能教育人、改变人。优秀教师总能创造出动人的诗意。李吉林老师总能把学生带入那逼真的情境,钱梦龙总是一课一法巧妙无比,于漪总是热切如火温婉似水,绘声绘色,鲜活生动,诗意浓厚。她讲《春》,仿佛春天来到了课堂;讲《雪》,雪野就在眼前;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自己声泪俱下,引得满室皆泣;讲《指南录后序》,正气浩然,荡气回肠,令人感奋。即使非文学作品教学,也有浓浓的诗意。一位教师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是从论文的角度,而是从抒情散文的角度进行学习。预习时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资料,以了解马克思遭受的不同寻常的政治迫害、经济贫困、子女病逝以及他的坚强的信念和巨大的毅力。这样,“马克思”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平凡人生活和伟人贡献的真实生命体。上课后,在悲壮激昂而又明朗辉煌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后,老师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情感引入马克思葬礼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重点词语稍作朗读指导后,就让学生以恩格斯的身份“讲话”(朗读)。学生“讲”得激昂而又悲壮,深沉而又坚定。学生说:“读着读着,马克思的形象像雄伟壮丽的高山耸立在我心中,马克思的思想象大海的波涛激荡着我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美感油然而生。”



语文的诗意应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的诗意就在于要表现出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潜的悠然自得,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就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就在于展现艾青的宏畅,严辰的醇厚,贺敬之的雄浑,郭小川的奔放;就在于表现茅盾的深密,巴金的缠绵,孙犁的素淡,秦牧的厚重;就在于展现毛泽东枪炮声中马背吟诗的潇洒,鲁迅在“风雨如磐暗故园”中挥笔斥敌的坚韧,……如果把所有的作品都拆散打乱,变成“大锅菜”,如果所有的语文课都是“介绍背景、介绍作者、分段讲解、归纳中心、总结写法”,如果《项链》总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总是在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物》表达的是对资产阶级制度下的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钱梦龙老师讲《一件小事》,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我’是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剥削者”读书、思考、写发言稿、辩论;讲《故乡》,学生预习提出了600多个问题,上课时围绕其中的7个问题讨论;讲《驿路梨花》让学生先概述,后复述,再按顺序叙述;李镇西竟带学生边唱歌边复习复句知识;他选择时间,连续给学生朗读《悲惨世界》,让学生也像冉·阿让那样展开了一场灵魂的搏斗;他们班里的“思想节”又是那样的精彩热烈;……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毫无意义的重复,没有令人厌恶的俗套。诗意的课堂是那样的自然,因为它连着生活;诗意的课堂是那样的神圣,因为它使灵魂得到提升;诗意的课堂时时给学生以惊喜,因为它像学生的梦想一样缤纷多彩;诗意的课堂时时给学生以鼓舞,因为它从悠远的历史、从历代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那里汲取了无穷的智慧。诗意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一个极富魅力的境界。



语文的诗意应是语文教学活动整体所体现意蕴。这是师生双方对言语对象进行创造性把握和摄取,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和增强时所体现出来的美。这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这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想象、体验、思考、理解、内化等一系列活动,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这种意蕴和情味有时体现在对言语对象的沉思默想中,有时体现在在学生之间的“切磋琢磨”中;有时体现在教师的“长篇大论”中,有时体现在学生摇头晃脑的吟颂中;有时体现在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中,有时体现在文思泉涌的课外习作中;有时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真、善、美上,有时体现在教学形式的新、活、实上;……总之,语文的诗意就是是教学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激情的创造。有人担心课堂教学的诗意化会使教学弱化,甚至会使人的生命弱化。这种担心出于对诗意了解的肤浅。教学的诗意决不是“那种宫廷诗人似的、牧师似的文人”做派,恰恰相反,是生命活力涌动的表现,是生命追求艺术境界的表现。生命诗意化的人是生命力顽强的人。生命力薄弱的人,本身就缺乏生机和活力,不能感受周围活跃的生气,也感觉不到生活在美的精灵之中。只有生命力顽强的人,才能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和人生,化为浓郁而绚丽的诗意。当年文天祥不慕富贵甘愿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不避死难以鲜血警醒国民、闻一多不畏成群的特务而拍案而起,都是诗意人生的表现。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硬笔书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