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答:____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答()A..说明“我”脆弱。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11.从课文全文来看,上面的节选部分只是一个开头,它最后一句话“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除了说明“我”对父母的不满之外,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还起了什么作用?答:12.下边一些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打“/”,认为不正确的打“X”。(l)“……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这说明孩子做贼心虚。() (2)“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这不能说是送人的理由。() (3)“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说明两代人心理上的分歧:父母重时轻义;“我”则珍惜友情,珍惜信义。() (4)爸爸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以后,“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是利用点烟的时间,考虑让不让“我”把羚羊送人,要不要讨回来。()二、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很活泼”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一单元(附答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
答:____
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答()
A..说明“我”脆弱。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
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11.从课文全文来看,上面的节选部分只是一个开头,它最后一句话“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除了说明“我”对父母的不满之外,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还起了什么作用?
答:
12.下边一些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打“/”,认为不正确的打“X”。
(l)“……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这说明孩子做贼心虚。()
(2)“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这不能说是送人的理由。()
(3)“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说明两代人心理上的分歧:父母重时轻义;“我”则珍惜友情,珍惜信义。()
(4)爸爸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以后,“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是利用点烟的时间,考虑让不让“我”把羚羊送人,要不要讨回来。()
二、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很活泼
”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说:“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他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__要别人看借.___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这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关于“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这句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B.“活泼”一调用得形象,而且生动。
C.“活泼”是个动调,表现了小鱼的灵敏。
D.“活泼”是个形容饲,表现了小鱼的欢快。
2.关于“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B.“活泼”刻画的是水的波动。
C.“水很活泼”不规范。
D.“水很活泼”是作者的心情的反映。
3.“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水很活泼”就是一句诗。
B.“水很活泼”诗意还不够浓。
C.“水很活泼”是散文的语言。
D.“水很活泼”形象、生动、有创意。
4.“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我”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事情很复杂。B.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是病句。
C.书本上没有这样的句子。D.保住考试的好成绩。
5.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主旨。
答:
6.文中“D”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既…又B.不仅…而且C.又…又D.并...并
7.“活泼一调经常用在人或动物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回到何处?
答:
8.“枯萎”一词一般用于植物,这里用于孩子的语言。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孩子们不会说话了。
B.孩子们不会写文章了。
C.孩子们的语言没有了灵性和创造力。
D.孩子们的语言才能消失了。
9.试用“活泼”一词造一个句子。
答:
10.本文结尾处说“我也想问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1.文中画“——”的句子的说法对吗?试用一句话说明你的观点。
答:
第一单元过关测试
班级___姓名_成绩_
一、基础知识(25%)
(一)字词知识
1.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5分)
(1)斗(1i4)__(2)面面相(qu4)__(3)(kui1)__见 (4)磨磨(ceng4)(ceng4)___(5)狼(ji2)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8分)
(1)咩咩()(2)踌躇()()(3)唏嘘()() (4)差()使(5)鼾()声(6)怯()生生
(二)文学常识
1.填空。(8分)
(1)《背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____。
(2)《我儿子一家)选自____,作者____.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
(3)《父子情)的作者是____,文中写到的父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___。
(4)散文在结构上往往用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整体。《背影》是以____为线索;《金黄的大斗笠》是以__为线索;《父子情》是以___为线索。
2.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X”。(4分)
(1)《背影》是一篇记事散文,课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2)作者只有是故事的主人公时,才能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3)《我儿子一家》,这标题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4)《父子倩》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羚羊木雕》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散步》采用了顺序的写法。()
二、课文阅读(50%)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大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_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_,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1.文中横线上应填的一组词是()(2分)
A.狼狈惨淡B.狼藉惨淡 C.破烂惨败 D.破旧惨败
2.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2分)
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
3.如果把“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改为“我忘不了他的背影”好吗?(4分) 答:
4.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日子”是指()(2分)
A.祖母死的那一天B.父亲交卸差使的那一天 C.祖母死和父亲交卸差使的那一天D.发生两件不幸事情的那年冬天
5.解词。(6分)
(l)差使: (2)赋闲: (3)变卖典质:
6.读第二自然段,我“流下眼泪”的原因是______,父亲劝我“不必难过”的理由是__。父亲的话,表现出______________ 。(6分)
(二)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未,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疲,自然不尊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多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1)分歧()(2)一霎时()(3)水波粼粼()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5分) 答: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5分) 答:
4.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呢?(5分) 答:
5.如何理解划横线语句的含义?(5分) 答:
6.从这一文段中,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 答:
三、课外阅读(25%)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放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