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又如综合型课本中组织教材的序列,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的以语文能力为序,有的以语文知识为序,有的以写作训练为序,有的以读写训练为序,有的以读写训练兼及听说训练为序,也有的在读写听说训练的序列中包孕着文学史系统的文言文序列,更有的以语文能力及与提高语文能力有关的其他能力的训练为序,等等。上述材料表明,实验课本对教材体系的改革,已突破了传统教材的“三大块”结构的框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动人景象,这是教材编写客观规律的必然。对一种教材体系的评定,固然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也存在着允许并存的客观需要,例如合编型与分编型,各具千秋,难分轩轾,见仁见智,应该让选用者自由选择。(二)教材结构探索出单元的优化组合语文教材要实现科学化,就必须讲求教材的序列化,并注重教学的计划性与整体性,这就得依仗于单元结构发挥作用。怎样设计单元的结构、体制,实验教材的一般回答是:1.单元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基础。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单位。单元把大纲规定的课文、注释、必考和练习与语文基础知识等教材内容,按一定的目的组合在一起。以单元作为组合教材的基本单位,能发挥的作用是:第一,它可以把课文分类,使教材系统
建国后的中学语文教材述评,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又如综合型课本中组织教材的序列,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的以语文能力为序,有的以语文知识为序,有的以写作训练为序,有的以读写训练为序,有的以读写训练兼及听说训练为序,也有的在读写听说训练的序列中包孕着文学史系统的文言文序列,更有的以语文能力及与提高语文能力有关的其他能力的训练为序,等等。
上述材料表明,实验课本对教材体系的改革,已突破了传统教材的“三大块”结构的框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动人景象,这是教材编写客观规律的必然。对一种教材体系的评定,固然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也存在着允许并存的客观需要,例如合编型与分编型,各具千秋,难分轩轾,见仁见智,应该让选用者自由选择。
(二)教材结构探索出单元的优化组合
语文教材要实现科学化,就必须讲求教材的序列化,并注重教学的计划性与整体性,这就得依仗于单元结构发挥作用。
怎样设计单元的结构、体制,实验教材的一般回答是:
1.单元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基础。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单位。单元把大纲规定的课文、注释、必考和练习与语文基础知识等教材内容,按一定的目的组合在一起。
以单元作为组合教材的基本单位,能发挥的作用是:第一,它可以把课文分类,使教材系统化;第二,它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语文知识、语文训练与课文,并促使三者联系、结合:第三,它可使教学具有阶段性,便于安排教学计划。
单元的结构体例,比较优化的设计是:
单元前面设置单元训练目标与实现训练目标的教学要求,随后设置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编写的知识短文。
单元中的课文,应说明其组合的根据。课文分教读与自读两类。教读课文前提出学习重点;后设练习、分层次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自读课文前设自读提示,后设自读检测题。
单元后面设置综合训练,一般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并安排相关的语文知识。
单元教材结构是一种多元组合的结构,即由教读与自读课文的训练、基础知识的训练与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这样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结构。在单元结构的体例中,单元的训练目标与教学要求对单元各个部分的教学起着统摄的作用。知识短文与分散在各个部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起着导向的作用。学习重点与自读提示,对阅读各类课文具有指点的功能。为作文、听说训练所测定的范围、要求、提示、题目(或项目),对训练起着规范、制约与指点的作用。各种练习,不只是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而且是智力训练的凭借。单元结构内的各个部分,就是依靠上述体例,组成一个教学单位的整体的。
2.教材结构须设置中心线索(即教材的序列);各个单元在中心线索上就是一个点。
实验教材中的大多数,是以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为中心线索的。有的实验教材的中心线索有隐显之分,显性的是指语文能力训练线,隐性的则是指思维训练线,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还有的实验教材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训练序列,它是以依次培养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积累运用书面材料的能力,记叙、说明、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语文能力,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几种能力为中心线索的。目前大多数实验教材的中心线索,是由阅读、写作、听说三条分线索组合成的。与此并列的,是基础知识线索。这条线索则是由读写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言语法知识、文学知识等五条分线索组成。
读写知识线索与读写能力线索之间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教材结构的形态不一。
分编型教材,内容比较系统、集中,其结构也比较简单,属单一结构。
合编型教材,内容的头绪多,其结构也较复杂,属复合结构。它包孕着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与能力系统的各项结构。作为教材结构基础的单元,则是课文、相关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小复合体。在复合体内,能力是训练的目的,知识是训练的引导,课文则是训练的例子(当然课文尚有它自身的教养与教育的价值)。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与训练点;每个单元的连接,便形成知识线与训练线。各条线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三)教材内容的改革,显示了新的面貌
实验课本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其新意主要体现在:
1.对传统课文作了较大幅度的更新。
传统课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课文的内容,陈旧而缺乏时代精神;枯燥而缺乏吸引力量;单调而缺乏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
实验课本对课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以上海市某实验教材的第一册为例:该册26篇课文中,属传统课文的有12篇,新选课文则有14篇,课文的更新率为53.8%。
实验课本的课文更新,在内容上显示了两个特点:一是提高了课文的时代性,增添了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与作品,增加了反映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文章与作品,从而提高了课文的可读性。二是提高了课文的适用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文注意了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求知欲望与学习语文的需求,这就必然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实验课本对文言文的数量与深浅都作了适度的调整,同时探索了文言文在课本中的优化组合形式。
1956年分科教材之一的《文学》课本,人们反映它过分地强调了纯文学性,文言课文偏深偏重,但对于它的知识性与系统性却是不能简单否定的。实验课本对文言文的编制,显示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例如有的实验课本对文言文的编辑,在把握了文言文的量与质后,把一小部分文言文与语体文混合组元,大部分则单独组元,并按文学史系统编排。配合文言文单元的教学,还编写了相应的文学史知识短文。这样的组合形式,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与知识教育,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3.实验课本对语文知识进行了筛选与改编。
传统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存在着繁琐与脱离实际的弊端。实验课本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筛选,对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三个部分的知识,根据语文训练的实际需要进行改编改写,基本上体现了“精要、好懂、有用”的特点。
对于逻辑常识,有的实验课本还予以保留,但在编写上则作了较大的变革:一是体系不同于一般逻辑教材的体系,而是从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的理论中抽出一些基本内容,分割成若干部分,按序分散在高中一、二年级的若干单元中;二是密切联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逻辑理论;三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实行启发式,让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学习逻辑知识;四是逻辑常识配合所在单元的语文训练。如何编写逻辑知识短文,实验教材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四)教材练习的改革,采取了新的举措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必须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而语文训练的效益如何,取决于练习题的设计是否得力,即是否能挖掘促进语文能力迅速提高的潜力。实验课本普遍重视训练系统的改革,各地各家实验课本的练习设计各有特色,而人教社1993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试用课本的练习设计的个性尤为鲜明。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它吸取了以往教改的有益经验,把语文能力的训练与观察分析生活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二是它的练习设计富有创新意识。课本一改过去“思考和练习”的提法,而是把训练分解为三个层次:1.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3.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与课文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三个层次的训练,一层深入一层,以深刻理解、切实把握课文的重点与难点,促进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
这样的教材练习,产生自教学改革的实践,是深化改革在练习设计上的反映。它是实验课本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处于实验阶段的教材,难免存在着某些不足与问题。诸如教材体系的研讨,教材内容的检验,教材语言的锤炼,教材注释、练习等的修订,都大有工作可做。我们相信,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实验课本一定会在修订中转化为正式课本。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月加出。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