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目的的三段文字,第一段讲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最终目的;第二段讲语文本身的教学目的和一般发展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贯穿在语文教学始终。语文本身的目的,要全面实现,特别是情感、习惯方面的目的不可小视,它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学生日后学习和一生的发展,要在教学中增强这方面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发展的目的重在育人,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水乳jiao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同时实现培养语文能力和促进一般发展的目的。 (三)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与试用版教学大纲相比,修订版大纲这一章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变化。在形式上,把试用版第二章“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第四章“课外活动”,第六章“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这四章中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叙述,一并放在一章里阐述。修订版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章包括四个部分:教学的总要求,各年段的要求,课文,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编排有以下好处
学习试用修订版大纲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的的三段文字,第一段讲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最终目的;第二段讲语文本身的教学目的和一般发展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贯穿在语文教学始终。语文本身的目的,要全面实现,特别是情感、习惯方面的目的不可小视,它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学生日后学习和一生的发展,要在教学中增强这方面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发展的目的重在育人,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水乳jiao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同时实现培养语文能力和促进一般发展的目的。
(三)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
与试用版教学大纲相比,修订版大纲这一章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变化。
在形式上,把试用版第二章“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第四章“课外活动”,第六章“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这四章中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叙述,一并放在一章里阐述。修订版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章包括四个部分:教学的总要求,各年段的要求,课文,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编排有以下好处:1.避免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交叉。先讲小学阶段的总要求,再讲各年段的要求,再讲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把要求和内容分开叙述,眉目清楚,且总要求和年段要求连起来讲,既体现了要求的阶段性,又体现了总要求和阶段要求之间的联系。2.由各年级教学要求改为各年段的要求,在教学要求上避免统得过死,增加了弹性,给教师留有在一个年段之内调整教学要求的空间,也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3.将课外活动改为语文实践活动,旨在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内容、形式与渠道,做到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媒体灵活多样,与自然、社会联系的渠道畅通。
在内容、要求上,修订版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有些方面的教学要求有所降低。
(1)适当调整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修订后的大纲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决定教学要求。在功能上不再强调帮助阅读,因此,在教学要求上不再提出直呼音节,做到准确拼读即可。在书写方面,要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要求默写。大纲作出上述调整,除了需要之外,还考虑到可能,即全国特别是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的实际。当然,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在修订后大纲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2)识字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重视写字,降低难度。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其中低年级认识1800个,会写1200个;中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的意图。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
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的“四会”棗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在字(词)义的理解上,只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不要抄、背解词,“不要考词语解释”。“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汉字知识,是用来帮助识字、写字和查字典的”,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不应列入考试的范围”。
(3)阅读方面,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在理解内容方面,不再明确提出容易导致繁琐的内容分析的阅读手段或要求,例如,了解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的联系,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不宜抄、背、考已经学过的课文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阅读,还是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方式要灵活,要坚决纠正篇篇课文都采取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程式。理解课文内容,要坚决改变篇篇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做法。如果能把程式化的理解内容的套路改掉,时间会大大节省,师生负担会大大减轻,阅读教学面貌会大为改观。
(4)作文方面,一个是提法的改变。不再用作文的提法,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做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一个是淡化文体,降低要求。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文体上没有十分突出地强调写记叙文和应用文,高年级提法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提出“有中心”的要求,条理方面由“有条理”降低为“有一定条理”。这样做,旨在减少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能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再一个是放缓坡度。低年级不提具体要求,只提“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如果说有要求,只有一点,就是喜欢写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果真对写话不怵、不怕,没有心理障碍,乐意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中年级重点是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在要求上重内容,要有具体内容;轻形式,不讲形式,以利于学生自由地倾吐。在乐意写的前提下,写得出来且有具体内容,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高年级全面达到作文要求,在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基础上,讲求一定形式,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主要是记叙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放缓坡度,由放到收,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到能写,比较符合小学生习作的规律,有可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有些方面的教学要求加以突出或强调。
(1)在学会2500个常用汉字之外,增加认识500个常用汉字的要求。其用意是在小学阶段多认一些字,使阅读更顺畅。如果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阅读现代的书报杂志,基本上不会有文字障碍,偶尔有个把不认识的字,一查字典就能解决。为了顺利地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求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大纲要求学会2500个常用汉字,不仅是掌握这2500字的问题,还有在学会这些字的过程中培养识字能力的问题。学会识字的方法,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比识字本身更重要。再有,大纲十分重视写字。对写字,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认认真真写字,而且要做到人人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把字写好、写美观,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字,这是应当在识字教学中加强的两个方面。
(2)明确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注重语言的积累。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大纲还明确规定了中高年级课文类型和篇数:课文一般可分精读和略读,每学期课文总数35篇左右。
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据统计,现行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全部课文的总字数只有十四五万字。而早在50年代,原苏联四年制小学阅读课本全部课文译成中文就有九十万字。修订版大纲旨在用适当增加课文篇数的办法,引导老师们放弃进行繁琐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方法,改革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旨在用规定课外阅读总量的办法,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阅览室、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旨在用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厚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比较强。
(3)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首先是认识上的变化。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二是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总之,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不仅能培养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了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