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一阶段(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一、二年级总识字量),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为今后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第一个“巨涨落”。第二阶段(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文章,默读一般文章,能理解词句意思,归纳主要内容,了解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学会欣赏优美语句,为作文夯实基础,形成语文教学的第二个“巨涨落”。第三阶段(高年级):小学四、五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形成第三个“巨涨落”。(二)课题的实验探索 返回本页页首1.识字教学——一字带多字
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实验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一阶段(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一、二年级总识字量),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为今后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第一个“巨涨落”。
第二阶段(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文章,默读一般文章,能理解词句意思,归纳主要内容,了解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学会欣赏优美语句,为作文夯实基础,形成语文教学的第二个“巨涨落”。
第三阶段(高年级):小学四、五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形成第三个“巨涨落”。
(二)课题的实验探索 返回本页页首
1.识字教学——一字带多字 返回本页页首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2000多个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联想识字的特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教学生认读(实验过程中我们简称“一字带多字”的方法)。
(1)基本步骤:第一步认识与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第二步引导学生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特点与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带出并学习多个生字;第三步巩固与运用,进行尝试回忆、试默以及说话训练等。
(2)主要方法:
①以熟带生:通过熟字带出生字。如“女”“又”“力”是熟字,通过这三个字可以带出“努”“奴”“劝”等字。
②部件带字:通过增减部件带出生字。如教“笨”字,从“本”字出发,“本”字加上竹字头,就是“笨”,加上单人旁就是“体”等等。
③改换部件带字:通过基本字部件的改换带出生字。如教学“她”字,去掉女字旁换上单人旁就是男性的“他”,换上三点水旁就是“池”,换上土字旁就是“地”,换上马字旁就是“驰”等等。
④比较带字:通过对字的音、形、义的比较(同、异、近、反等)带出生字。如形近字比较带字:“辨、辩、瓣、辫”。教学中适当配以儿歌,这样效果更好。“中间点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种瓜长花瓣,中间青丝扎成辫。”
⑤找朋友带字:通过组词等方法带出生字。如学了新字“清”,就请学生替它找朋友:“清楚、清晨、清扫、清洗、清新、清早、清明节、清白……”
⑥串句带字:通过指导学生把新字、新词组成一句或几句话来带出生字。例如,小学语文(浙江省版)第一册第七课《拍皮球》一文,共有四句,十三个生字。通过串句“冬冬有个大皮球,叫大家一起来拍,他们玩得真快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生字。
(3)增识常用字:我们把《新三字经》和《安子介现代千字文》引进语文课,每节课抽出3~5分钟时间让学生学习其中的2~3句话,帮助学生增识常用字,提高“一字带多字”的识字教学效率。
2.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 返回本页页首
阅读材料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改革阅读教学方法。早在80年代初,有的教师(霍懋征,1985)就进行了这方面的阅读教学改革。〔5〕学生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一个苹果》是以一物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配合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片松叶的来历》《一把军用小刀》等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
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中年级段突破阅读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过去的一篇课文教3~4课时,改为相同时间内教2~3篇文章,大大地增大了阅读量。
(1)基本程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一篇带多篇”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第一步示范学习一篇(段),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第二步尝试学习一篇,巩固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发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带动课外阅读: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
(3)带动语文实践:定期开设语文实践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作文教学——读多篇写一篇
从教学法的角度看,作文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6〕这里所说的“积蓄”是个宽泛的概念,诸如思想上的、经验上的、知识上的、心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由此可知,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突破作文关,我们主要采取了“读多篇写一篇”的作文教学方法。按照状物、记事、写景、写人的顺序进行分类训练,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即读完在内容上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几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写一篇。
(1)教学步骤:根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结果,〔7〕我们所建立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阅读多篇同类范文(课内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等等。第二步安排习作练习。其主要做法是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
(2)引导科际联系: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
(3)引导联系社会: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采访活动,为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等等。
四、课题实验的成效 返回本页页首
为了使本课题实验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在实验一开始,就对实验对象及实验主体的确定作了随机化处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时间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做了前测工作,取得了各种数据。实验中期,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组织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实验进行监控。实验后期,我们于1998年5月底重新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检测,取得了同一班级在实验前后两种不同情况的数据,为实验成效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依据。
(一)识字教学效果 返回本页页首
我们进行检测的主要方法是: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原国家教委所颁发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对本校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全体学生,分前后两次进行逐个认读测试。一年级后测结果是:实验班人均识字量达871个,对照2500个常用字的《常用字表》,正确率达31%,与前测相比较,正确率提高24.75%;对照班人均识字量为574,正确率为23%,与前测相比较,正确率提高了19.6%。二年级后测结果是:实验班人均识字量达到2011,对照《常用字表》正确率达84%,与前测相比较正确率提高了40.53%;对照班人均识字量为1554,正确率为62.2%,与前测相比较,正确率提高了32.4%。检测结果表明,低年级人均识字2011个,基本达到认识2000个左右常用字教学目标,比对照班人均识字1554个,增加457个,比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所规定的一、二年级识字总量超出838个。一、二年级实验班识字正确率比对照班高(31%∶23%;84%∶62.20%),识字正确率得到提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