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在“导字”上下功夫» 正文

在“导字”上下功夫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89

概要: 安徽省绩溪县华阳小学 ○章恒●○ 语文教学,即要教知识,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而言。它主要表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辅导和督导上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一、以讲导学在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这个“讲”应该为“学”服务的,“讲”是为了“学”,所以要以“讲”导“学”。基于这一认识,在讲解时,注意少而精。1预习课文引路。这种讲解,注意“提示”二字,或交待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口述一段生动有趣的引言,为学生阅读造一定的条件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夜莺之歌》一文的预习。要求学生紧扣“歌声”,掌握内容,提示学生采用“寻找歌声”“分析歌声”“探究歌声”的方法一步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讲解课文铺路。这种讲解,注意“释疑”二字。在教学过程中,先抓

在“导字”上下功夫,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安徽省绩溪县华阳小学 
○章恒●○ 
语文教学,即要教知识,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而言。它主要表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辅导和督导上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以讲导学

在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这个“讲”应该为“学”服务的,“讲”是为了“学”,所以要以“讲”导“学”。基于这一认识,在讲解时,注意少而精。

1预习课文引路。这种讲解,注意“提示”二字,或交待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口述一段生动有趣的引言,为学生阅读造一定的条件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夜莺之歌》一文的预习。要求学生紧扣“歌声”,掌握内容,提示学生采用“寻找歌声”“分析歌声”“探究歌声”的方法一步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讲解课文铺路。这种讲解,注意“释疑”二字。在教学过程中,先抓文章的共性,即理解文章的思路,划分段落,让学生讲文章的内容概要,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师加以指导。再抓文章的特殊性,即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一般是用问题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还可以采用比较法,使学生从同中看出不同。在分析中可采取揭示矛盾的方法提出问题,要在貌似平易的关键中深入挖掘,力争使学生从“浅”中看出“深”来。

在“释疑”时,只有在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才去“释”,而且以“释”了“疑”为“度”。

如我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覆盖面较大这一特点,紧扣第2道作业题中的四个小问题进行教学,采用了“习题训练法”,突出了“训练”这条主线。时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除采用实物演示外,还运用板书图示法,如具体分析第一个结论时,采用了“10-1=9 9<10”这两个数学式子来加深理解,并让学生依照此法,用数学语言独立分析练说,得出第二个结论:10+1=11 11>10。这们一来,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在讲解“伽利略进行多次试验,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文重点时,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实物演示,让一个同学和全班学生分别充当“伽利略”和“塔下观众”的角色。在演示时,引导学生想象塔下人群的沸腾场面和塔上的伽利略在此时此刻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总结课文修路。这种讲解,注意“补充”二字。归纳总结时的具体做法是把分散的、零星的认识集中起来;把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把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纠正过来;把学生没有认识到的加以补充,特别要讲一些带规律性的知识。这种讲解的目的,同样是帮助学生自学,把学生往深处引,往高处领。

如我在教《草地夜行》一文时,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风雨”和“黑暗”、“透过”和“仿佛看见”、“光明大路”的理解不一致。对此,我在归纳总结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表达的追求光明、继续革命的决心。

二、设境导学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和情感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导学生“入境”,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1创设美的情境。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借助图像、实物、语言、乐曲来再现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揭示语言文字的内涵、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如我在教《火烧云》一课时,加强了表情朗读,并在讲读第二节时,采用了由一个同学朗读,其他人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情境之中,领略火烧云在天空中形状奇特变化的特点,发掘教材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美的热爱之情。

2创设问题情境。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的答案。

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是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创设竞赛情境。无数经验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竞赛常使学生乐在其中。通过竞赛使学生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和自己的过去比,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学会自我竞赛。同时,我还采用了降低知识台阶高度的办法,使差生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让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使中差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

如记忆力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大家背诵同一课文内容,时间一到,立即进行默写,然后互相检查、批改、评分。由于目标明确,时间具体,连最差的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不甘落后。

如造句比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句子造得多、造得好,既比数量,又比质量。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一、启发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结果?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课文知道的。

师: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伽利略。

师:今天,我们通过21课的学习,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这个结论?

二、默读课文引路

1按课后作业第2题给课文分几段?

2哪一题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自然段?

3哪一题揭示了全文的线索?

三、讲解课文导学

1课文难点释疑

师:伽利略的怀疑有根据吗?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他的怀疑有根据。课文中这样说的……(略)

师:这段话中的两个“如果……就……”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伽利略通过假设推出两个结论,也就是两点根据。

师:第一个结论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结论的意思是:1磅重的铁球拖住了10磅重的铁球,使捆在一起的两个铁球落下的速度减慢。

师:为什么会减慢呢?请说具体一点。

生:……(没有回答)

师:(用两个铁球边演示边解释)因为1磅重的铁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就等于10磅重的铁球减轻了1磅重量。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减轻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这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10-1=9 9<10,还可以用图来表示:

第二种假设与第一种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种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师:那么得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生:落下的速度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用图可以这样表示: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生:(上黑板书写)10+1=11 11>10 

师:能仿照第一个结论说说道理吗?

生:因为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铁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你对这两个结论有什么看法?

生:两个结论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说不通。

2课文重点设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对照课文第四段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塔下的人们在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的沸腾场面。

生: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

生:大家会把帽子抛向空中。

生:有人会吹起口哨。

生:许多人会互相拥抱。

生:人们会跳起欢乐的舞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想象有根据吗?

生:我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外国人就是这样。

生:我在电视台播放的体育节目里,看到外国的足球迷就是这样。

生:外国的书籍里描写的也是这样。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着眼能力,评改激兴
《在“导字”上下功夫》相关文章
  1. 在“导字”上下功夫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导字”上下功夫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导字”上下功夫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导字”上下功夫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在“导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