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正文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04

概要:生:(读完之后)我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游击队员住在什么地方?另一个是游击队员们的生活怎么样?从“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可以看出,游击队员们住在树林里,“宿营地”是他们休息、睡觉的地方。从“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可以看出,他们有时也住在高山上。他们住在树林里,高山上,离村子很远,我想,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师:同学设计的问题挺好,讲得也不错,说了这么长一段话,不仅能引用课文语句,而且层次也很清楚。谁还讲?生:(读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游击队里有多少人?2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我说,游击队里有很多游击队员。在树林里到处都有他们的宿营地,“到处”就是指很多地方,都安排满了。“无数的”这个词,也能说明游击队员是很多很多的。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呢?我看过《平原游击队》这个电影。在平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住在树林里、高山上,敌人不敢进去,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他们随时可以从树林里、山上出来打击敌人,然后就回去,敌人抓不着他们。李向阳他们就是这样,敌人毫无办法。师:同学讲得很好。不仅设计的问题有深度,还能结合自己看过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游击队员住在什么地方?另一个是游击队员们的生活怎么样?从“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可以看出,游击队员们住在树林里,“宿营地”是他们休息、睡觉的地方。从“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可以看出,他们有时也住在高山上。他们住在树林里,高山上,离村子很远,我想,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

师:同学设计的问题挺好,讲得也不错,说了这么长一段话,不仅能引用课文语句,而且层次也很清楚。谁还讲?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游击队里有多少人?2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我说,游击队里有很多游击队员。在树林里到处都有他们的宿营地,“到处”就是指很多地方,都安排满了。“无数的”这个词,也能说明游击队员是很多很多的。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呢?我看过《平原游击队》这个电影。在平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住在树林里、高山上,敌人不敢进去,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他们随时可以从树林里、山上出来打击敌人,然后就回去,敌人抓不着他们。李向阳他们就是这样,敌人毫无办法。

师:同学讲得很好。不仅设计的问题有深度,还能结合自己看过的影片讲,很好!第三句歌词比较难,谁能设计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

生: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游击队员没有吃的、穿的,敌人能给他们送来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请同学们就以他设计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认为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因为日本鬼子时时刻刻都想消灭我们的游击队。

师:你讲得很对。那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敌人送上前”呢?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打鬼子的战斗中,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如铁道游击队,他们伏击鬼子运粮食的火车,打死了敌人,缴获了粮食和衣服,这就好像敌人给送来的一样。

师:你理解得不错,说得也挺好。但我还要问你,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而不说“自能夺来吃和穿”呢?

生:“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这里含有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根本不用发愁的意思。因为自然有敌人送来。用“送上前”能说明游击队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都能缴获敌人的粮食和衣物。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吃的和穿的实际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用“送上前”,不用“能夺来”,说明我们的游击队很乐观,很豪迈,在跟敌人的战斗中,从来不打败仗。

师:好,理解得很深刻。从这句歌词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有着无往而不胜的战斗精神。那么,下半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你们能理解吧?

生:同上半句一样,我们的游击队没有武器、弹yao也不用愁,在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武器,武装自己,打击敌人。

师:你们看,我们的游击队,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像天兵天将一样,打得敌人一听说“游击队”“土八路”这样的字眼,就吓得赶快逃进炮楼里去了。我们的游击队为什么要这样战斗呢?请同学读最后一段歌词。

师:你们能讲讲最后这句歌词的意思吗?

生:最后这句讲的是游击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地方,不许敌人强占去。

师:他讲得不错。你们能逐行把诗句的意思讲清楚吗?

生:“我们”指游击队,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祖祖辈辈,“这里”是指家乡,也可以说是祖国的每一寸地方。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生:我讲第二行。我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个地方,所以说,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

师:讲得很好!

生:“无论”是不管的意思。“强占”就是侵占的意思。不管是谁,“谁”是指外国侵略者,想要侵占我们的地盘,我们游击队,就跟他拼到底。“拼到底”是指拼杀到把敌人赶出去,把敌人消灭,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我从“拼到底”可以看出,游击队誓死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每一寸地方的决心。

师:讲得很好,特别是注意了讲歌词中的重点词。现在,我们来朗诵这首歌词。

(以下,教师让学生个人朗诵,分组朗诵,最后是集体朗诵。集体朗诵时,有男领诵、女领诵、男合、女合、全班合诵,在教师指导下,简直像有排演诗朗诵。课堂上气氛活跃。)

 

善导,突出的教学特色

——《游击队歌》课堂教学评析

吉林教育学院 邓志安

这是宋喜荣老师所教《游击队歌》的一个片断。从这一片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宋老师“善导”的教学特点。他的“施教之功,贵在导学”的经验,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他的教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桥

歌词的内容与现在小学生生活距离比较大,如不做点“搭桥”的工作,学生不易理解。宋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游击队”,“游击队”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起了什么作用等等,为课文的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

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较好地理解了歌词的句子。宋老师在教“游击队”一词时,他问:“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中看到过游击队吗?”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的游击队,并说出游击队保卫和打击的对象,这就很好地理解了这个重要词语,并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点拨

点拨也是教学引导的好办法。宋老师在教学中,非常自然地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进行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飞行军”一词时,有的学生认为“飞行军”就是坐着飞机从这飞到那时,宋老师点拨到:“那时候,我们的游击队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怎么能坐飞机行军呢?”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思路就沿着“飞”“行军”的方向发展,终于结合见闻,较好地理解了这个词。

四、再现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歌词,使歌词的感情得到很好的再现,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宋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关于改善学生认知因素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的建议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相关文章
  1.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2.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