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正文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04

概要: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四、导练 导练,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 语文是工具课,不练习,不实践,便无法学会、掌握、运用这个工具。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以训练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我设计了一项口头表达能力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发表评论,说说狼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学生说:“这是一只凶恶的狼。”“这是一只狡猾的狼。”“这是一只善于装狗的狼。”“这是一只既凶恶又狡猾的狼。”评论完狼,又评论老山羊。学生说:“这只老山羊很有警惕性。”“这是一只善于看穿坏蛋伪装的老山羊。”“这是一只有斗争经验的老山羊。”…… 这样设计课堂练习,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活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但有一条是不能改变的:即教者要面向多数,教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导练

    导练,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

    语文是工具课,不练习,不实践,便无法学会、掌握、运用这个工具。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以训练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我设计了一项口头表达能力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发表评论,说说狼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学生说:“这是一只凶恶的狼。”“这是一只狡猾的狼。”“这是一只善于装狗的狼。”“这是一只既凶恶又狡猾的狼。”评论完狼,又评论老山羊。学生说:“这只老山羊很有警惕性。”“这是一只善于看穿坏蛋伪装的老山羊。”“这是一只有斗争经验的老山羊。”……

    这样设计课堂练习,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活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但有一条是不能改变的:即教者要面向多数,教得朴实,练得实在,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游击队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游击队歌》。请大家看着老师写课题(教师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请同学们声音响亮一点儿读一下。

生:(齐读)游击队。

生:老师,您没把课题完写,落掉一个“歌”字。

师:不是落掉的,我就是想先写“游击队”三个字。这是一个词儿,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片中看过游击队吗?

生:我看过一本故事书,书中写了一支队伍叫“草上飞”,他们是游击队。

生: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他们在铁道两旁活动,叫铁道游击队。

生: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那些队伍,他们都是游击队。那么,谁还能说一说,他们的衣着打扮什么样,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游击队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们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布衣服,头戴狗皮帽子,扛着大盖枪。

生:有的还背着干粮袋。

生:他们有时住在山上,有时住在树林里,有时也住在村子里。他们是游动作战的。

师:说得好。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生:他们是打鬼子的。

生:铁道游击队,专门截打鬼子的列车,把鬼子打死,把枪和弹yao、粮食夺下来。

生:游击队还端日本鬼子的炮楼。

生:游击队还杀汉奸。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为了把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八年的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好,现在老师在“游击队”这个词儿的后面再加一个字(老师又写一个“歌”字),这回,课题就完整了。大家读一遍。

生:(齐读)游击队歌。

师: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呢?

生: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

生:不光游击队员唱,游击队长也唱。

师: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们唱呢!“游击队歌”就是当时抗日游击队唱的一首歌。你们想知道,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在这首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遍我录的这首歌儿。(教师打开录音机,放这首歌儿。学生静听,有少数同学还小声随着唱。)

师:大家听了一遍,有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游击队员们都唱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歌词,读后,学生发言很热烈。)

生:游击队唱的是他们个个都是神枪shou。

生:他们还唱了行军的时候不怕山高水深。

生:他们唱的是,在密密的树林,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无数的游击队员。

师:说得不错,还唱了些什么?

生:还唱了敌人给他们吃的、穿的,敌人还给他们造枪、造炮。

师:哪有那样的敌人呢!(此时很多学生大笑)

生:游击队还唱了要坚决跟敌人拼到底,一定要取得胜利。

师:取得什么胜利呀?

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把敌人消灭干净。

师:对,他们唱出了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以上,教师捕捉了学生初读的印象;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情况)

生:老师,我觉得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也不能给游击队造枪、造炮。

师:你说得对,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第三句歌词的意思,我们讲到第三句的时候,大家再发表意见,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来一句一句地理解歌词的内容。我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请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宿(sù)冈(gāng)拼(pīn)营(yíng)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的读音写在书上)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句歌词,你们先讲一讲“神枪shou”是什么意思?

生:神枪shou就是枪打得特别准。

师:准到什么程度?

生:一枪就能打死一个敌人。

生:弹不虚发。

生:百发百中。

生:百步穿杨。

师:用歌词里的话说,就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那么,都哪些人是神枪shou呢?

生:游击队员们和游击队长。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歌词里说“我们都是”,那就是说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shou。

师:他们为什么“都是”神枪shou呢?

生:因为他们恨日本鬼子。

师:你理解的很对,讲得很好。那么,现在我要问:“我们都是神枪shou”和“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他们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每一颗子弹都能打死一个敌人,所以,才说他们是神枪shou。

生:因为游击队员是神枪shou,所以才能做到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讲得很好。这两行诗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句子。现在,我们用“因为”和“所以”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说话,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

生:所以他们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

生:所以说他们都是神枪shou。

师:同学们接下句接得很好。谁能讲讲“飞行军”这个词儿的意思。

生: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举手)

生:老师,他讲得不对。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呢。

(此时全班同学大笑)

师:是的,那时候,我们的游击队,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有时连小米饭几天都吃不上。怎么能坐飞机行军呢?那么,“飞行军”是什么意思呢?有知道的吗?

生:飞行军就是行军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师:是这样,你说得很对。你能举个例子让大家听听吗?

生:能。有一次,我们的游击队来到李庄。汉奸知道了,就向鬼子的小队长报告。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领着一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来到李庄一看,游击队早走得没影了,鬼子扑了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电影里看到的。

师:对,好像《平原游击队》里有这个镜头。

生:是。

师:你看,我们的游击队,行军多么神速。敌人连游击队的影子都找不到。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就是这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日本侵略者。那么,“哪怕山高水又深”是啥意思呢?

生:山再高,水再深,他们也不怕,也能过得去,这就是飞行军。

生:游击队不怕山高水深。

生:游击队员不怕山高路险。

师:他们为什么不怕山高路险呢?

生:为了打败日本鬼子。

生:为了尽快地把日本鬼子从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师:目的是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好了,我们从第一句歌词里,看出游击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们的枪法好。

生: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

生:为了打击日本鬼子,他们不怕山高水深,哪儿有日本鬼子,他们就到哪儿去打。

师:对了。所以我们说游击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第一句歌词的内容大家理解得很好。虽然有的同学讲出了笑话,但是,那没关系。只要敢于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就是好样的。现在,谁能自己读一遍第二句歌词,然后,自己设计一两个问题,再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讲讲这一句歌词的意思。(很多同学举手,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关于改善学生认知因素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的建议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相关文章
  1.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2.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施教之功,贵在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