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反思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正文

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337

概要: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高中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笔者仔细探究语文课程理念,认真分析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认为反思性语文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并行之有效的研究课题。面对新的课标,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

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标签:语文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51jxk.com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高中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笔者仔细探究语文课程理念,认真分析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认为反思性语文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并行之有效的研究课题。
面对新的课标,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论反思性教学》熊川武文)。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充当的不同的角色:既是学生的教练员,又是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教师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合理性,为新的教学实践提供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是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对象,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研读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理解掌握和升华应用知识为内容的研究性探索活动,具有主体性、探索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在于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思考和探究进行分析归纳和处理知识信息等活动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思维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形成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变革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意识;以“终生学习”的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素质结构。要遵循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任意扩展而偏离学生的实际,往往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
学生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反思今天语文学习了哪部分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是否完成?今天的练习或作业是否完成?知识目标是反思的明线,能力和情意目标是暗线,二者统一于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中。目标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达成度,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根据高中阶段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三个目标:(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并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倾向;(3)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发现前两个目标基本上能达到,但第三个目标,却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教学目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显然超出了教学要求,于是就要及时进行调整:(1)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修饰语、修辞的巧妙运用等);(2)情感目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过“反思一调整”,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它可分为课堂知识反思和课外练习反思。今天语文课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每个知识点、能力点应特别注意是哪些地方?老师强调了哪些重点?今天的练习内容是什么?哪些地方出了错等。反思不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它可以促进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强化和巩固,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针对文中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就要诱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如果完好无损呢?难道断臀所形成的残缺美比无损所具有的究整美更美好吗?学生们讨论,甚至辩论,见仁见智。老师、学生反思调整、平等交流后理解深化了,学生认为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才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每个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最美好的想像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双玉臂。残缺生发了无穷无尽的想像,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到了一起,虚实相生。如教学《秋水》时,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学生仍是云里雾里。通过反思,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仍着眼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这恰恰是拓展型课程追求的目标。于是,在另一个班就及时作了教学调整,降低难度,突出“基础性”,从而就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教师基本上是采用问题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补充一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满堂问”。经过反思,就会发现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满堂灌”是异体同质的。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生发出来的问题,而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这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开始着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变教师问为学生问。
基本做法是:首先,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公开备课资料,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鼓励质疑权威,提倡师生、生生合作等。其次,提供对话空间。课前和课堂上要给学生阅读文本留足时间,课堂上要给学生提问搭建平台,课后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量进行反思。再次,运用多元化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深或浅、或难或易,教师都视提问者本身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评价。

Tag: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反思
上一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1. 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 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