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反思我是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兼谈对此问题的理论反思» 正文

我是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兼谈对此问题的理论反思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241

概要:题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够,潜意识里还是“学生不行 ”“学生不如教师”“学生不如标准答案”那一套。教改实验后,我一改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学生竞猜、教师再启发、学生猜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一套路,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大 家思考、学生发散、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学生再发散、由学生选择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做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和调控,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自 主学习、自由思考,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 保持活跃和热烈。 (6)注意宽容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虽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学生不乏真诚和热情,但由于自身性格 倔强,又加上还有“师道尊严”的意识做祟,往往宽容度不够,听不进学生的反对意见,老觉 得“对你好,你就得听我的”,“我的绝对没错”,常常在笑容可掬的包藏着专制的影子。教 改实验后,观念一转变、课堂教学的面貌也就焕然一新。学生们不但可以与老师意见相左,不 但可以反驳老师,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申诉自己的理由,在尊敬老师的基础上批评老师 。应该说,实验刚开始时

我是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兼谈对此问题的理论反思,标签:语文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51jxk.com
题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够,潜意识里还是“学生不行 
”“学生不如教师”“学生不如标准答案”那一套。教改实验后,我一改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学生竞猜、教师再启发、学生猜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一套路,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大 
家思考、学生发散、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学生再发散、由学生选择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做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和调控,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自 
主学习、自由思考,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 
保持活跃和热烈。 
(6)注意宽容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虽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学生不乏真诚和热情,但由于自身性格 
倔强,又加上还有“师道尊严”的意识做祟,往往宽容度不够,听不进学生的反对意见,老觉 
得“对你好,你就得听我的”,“我的绝对没错”,常常在笑容可掬的包藏着专制的影子。教 
改实验后,观念一转变、课堂教学的面貌也就焕然一新。学生们不但可以与老师意见相左,不 
但可以反驳老师,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申诉自己的理由,在尊敬老师的基础上批评老师 
。应该说,实验刚开始时自己整个儿气疯了:辛辛苦苦地教你们,结果一个个造起反来了;随 
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自己心态的调整,学生批评艺术的日益改正,自己由很生气到有一些生气 
,到有一点儿生气,到不生气,直到宽容鼓励自己的学生平等真诚的评价教师,以得到学生批 
评为喜事,为乐事。通过宽容,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学风日益浓厚,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和特立独行的思想品质逐渐形成。可以这样说,互相宽容使师生共同走向成熟,我 
们的胸怀象天空一样辽阔,象大地一样宽广。 
B.出现问题 
(1)教学时间长,教学速度慢,教学效率低。 
新基础教育改革好是好,但较之传统教学不经济。笔者做过统计,大多数情况下,新基础教育 
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所用时间要比传统教学长半个小时,慢大半节课。 
(2)课堂教学秩序较乱 
学生动起来是好事,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的不足,很多新基础教改的 
实验课上成了一锅粥(还是胡的或夹生的),常常是众声喧哗,人声鼎沸,莫衷一是,各特一 
端,大有讨论会、联欢会、聊天会的趋势。 
(3)“个性”了一小撮,“沉默”了大多数 
培养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承认,有个性的孩子和有创造力 
的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说,仍属于少数。常常是几个发言者谈锋机警,妙语连珠,个性和 
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张扬,而大多数同学则沦为看客,或沉默不语,或左右观望,或悄然而 
嘻,一节课下来没学到多少东西。 
(4)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体系不易在脑中形成,学生的学习个性变得浮躁、浅薄 
。 
新基础教育改革走出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泥沼,迈上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大道。但是, 
能力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空中的第二层,它是建立在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的;个性也不是 
仅仅通过低层次的发挥而得以提升和张扬的,它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熏染来作为依托。 
所以,新基础教育改革如果不能完成“知识”与“人”的有效融合,如果过分的渲梁,夸大“ 
人”而忽视“知识”,我敢断言,新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必然是些有才无学甚至有智无德的“ 
残疾人”。 
C.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对人性的改造。即通过教育,人由自然生命转变为社会生命,人 
类自身社会化的过程。 
人性,或者生命,是需要张扬,还是需要束缚?辩证的说,既不单纯是张扬,也不单纯是束缚 
,而是既有张扬,又有束缚,张扬中有束缚,束缚中有张扬。而且,教育的本质是束缚生命中 
的假恶丑,即兽性的那一部分;张扬生命中的真善美,即健康人格和健全人性。 
我个人认为,新基础教育强调“张扬”,而一味地反对“束缚”,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反拨 
”、“批判”,而忽视了“继承”和“吸收”,理论上有明显的缺陷,大有矫枉过正之嫌。坦 
言之,把花铰死,不对;把花浇死,也不对。光铰花,花不会盛开,光浇花,花也会涝死。 
(2)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民族的未来奠定人才基础;从小的方面说,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身心基础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创新基础。 
而真正的基础是知识的基础。 
我担心,新基础教育重视了人而忽视了知识,想着无知而高能,无知而创造,那是缘木求鱼的 
一种做法。 
(3)“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提法符合逻辑吗? 
如果从改革传统教育这个角度,无疑是对的,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但从 
逻辑的角度,这句话显然是个伪命题。 
因为:一,不能把全部课堂都还给学生。因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带有很强烈的反教育倾向和 
非理性色彩。 
二.既然是还,那么课堂以前就不是学生的。坦率地说,这是对传统教学的诬蔑。传统的不一 
定就会是坏的,新的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这句话缺乏历史感,大有割断历史,破然后立的嫌疑 
。 
(4)教师是怎样的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吗? 
教师是具有双重角色的人。一个是自身,一个是社会的代言人和整个人类的化身。教师职业的 
特点决定他不可能是他自己。 
我姜健在上课,是姜健这个当教师的男人在上课吗?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个” 
在上课,而是“社会”在上课!“类”在上课! 
老师在和学生上课,一方面是个体生命在和个体生命们上课;另一方面是群体的代表在和个体 
生命们上课。 
老师是群体和个体的综合体,学生是个体。说得更明白一点,老师是“社会”,学生是“个人 
”。从生命人格角度讲,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讲,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但从社会、人类的角度讲 
,师生是不能,也不应该平等的。 
(5)学生是怎样的生命? 
学生是生命。 
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应该说,通过新基础教育 
的研究、实验和探索,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教师精神劳动的艰苦性,也从叶澜教 
授一贯提倡的“反思”中寻找到了思想的乐趣和沉思的愉悦。真理不是专制的,而是民主的; 
真理不是少数人拥有的,而是大家的共同财富。吾爱吾师,吾更真理,我将在新基础教育基本 
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走自己的教学之路。------如果说搞新基础教育对 
我的思想有什么深层的触动的活,我想就在此吧!

                                     来自:k12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反思
上一篇:带着问题在反思中探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