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解题技巧高三语文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正文

高三语文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01-04 20:19: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解题技巧   阅读:8714

概要:例25中“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例26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例27、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为其他甲B球队都无法赶得上五牛队的雄厚财力,该成语使用违背常规,故错。 再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十、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

高三语文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标签:解题技巧大全,http://www.51jxk.com
  例25中“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例26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例27、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为其他甲B球队都无法赶得上五牛队的雄厚财力,该成语使用违背常规,故错。 
  
  再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十、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 
  
  例28、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29、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例28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例29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 
  
  十一、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准确判断。 
  
  例30、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负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例31、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例32、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例30中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是众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例31“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例32中应用成语“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意思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成语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 
  
  类似成语还有: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 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 不足为训与不足为戒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不可理喻与不可思议 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 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 侧目而视与刮目相看 义不容辞与责无旁贷 谈笑风生与谈笑自若 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 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 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 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 含糊其词与闪烁其词 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 穿凿附会与牵强附会等。 
  
  (二)解方法 
  
  1、辨语义 
  
  对熟语尤其是成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许多成语都有特定含义,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比如“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辨语源 
  
  2、辨色彩 
  
  不同的成语、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辨析时应注意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比如“处心积虑”是“蓄谋已久”的意思,属贬义,用于为工厂费尽心血的厂领导身上显然不行,应用褒义的“殚精竭虑”才对。 
  
  3、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对象,熟语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酒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4、辨范围 
  
  5、辨微殊 
  
  有些熟语由于读音、词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容易混淆,要注意辨别熟语的细微差别。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均有“听了使人震惊”之意,但细微差别在于:“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而“骇人听闻”指“已经发生的坏事令人吃惊”。 
  
  6、辨语境 
  
  有些成语有两用现象,或同时兼有两个不相同的意义,或褒贬色彩因意义有别而分别具备,若做题时凭习惯和感觉去评判,往往会令人大跌眼镜。如“左右逢源”既可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又可指处世圆滑,善于投机。再如“灯红酒绿”既有“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之意,又有“统治者骄奢yin逸的腐朽生活”之意。 
  
  7、辨语法功能 
  
  熟语的使用,还应注意熟语的语法功能,习惯用法,否则会造成搭配不当,或者重复累赘,或者否定失当等等。比如“妄自菲薄自己”“漠不关心百姓疾苦”“出奇制胜敌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等,其中的成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就不当。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之中的成语隐含义就与句子语意重复了;再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五、精训练 
  
  任何语言能力的提高最终都离不开训练,所以提高熟语运用能力也必须通过系统而扎实的训练。在训练中积累,在训练中辨析,在训练中培养能力。熟语运用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而熟语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准确地表现出它的所指义。因此,考前做一定量的熟语辨析题,有助于考生熟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当然,这种训练必须精练,必须讲实效,比如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强化训练,甚至不避重复,要通过训练,达到准确辨明误因,掌握使用规律的目的。而不要淹没在题海中。 

邢东亚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解题技巧
上一篇:中学语文试题中阅读文解题的几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