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2017古诗鉴赏(高三)» 正文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2017古诗鉴赏(高三)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226

概要: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整首诗描写大雁的孤单:“不饮啄”、“声念群”。“一片”与“万重”的对比更加突出雁的孤单。“雁”这一常见的诗歌意象常常表现的是思念,或追求高远志向的意思。即使是“孤雁”也含有此类意思,虽有无限的思念但始终不忘追求的高远。这正好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相吻合。总结 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归纳为如下图表:人物形象鉴赏形象 抒情主人公 情感(对象) 景或物 炼字 含蓄诗 鉴赏语言 炼句 平淡 特点 清新 绚丽 明快 自然 叙述 议论 说明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歌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融情于物 托物言志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议论、抒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2017古诗鉴赏(高三),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整首诗描写大雁的孤单:“不饮啄”、“声念群”。“一片”与“万重”的对比更加突出雁的孤单。“雁”这一常见的诗歌意象常常表现的是思念,或追求高远志向的意思。即使是“孤雁”也含有此类意思,虽有无限的思念但始终不忘追求的高远。这正好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相吻合。
总结  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归纳为如下图表:
人物形象
鉴赏形象     抒情主人公         情感
(对象)     景或物
               炼字           含蓄
诗    鉴赏语言      炼句           平淡
              特点           清新
                绚丽
                明快
                自然
                          叙述  议论   说明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歌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融情于物 托物言志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议论、抒情句
                          描写     白描:勾勒轮廓       工笔:细节描写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鉴   鉴赏表达             比喻
技巧               借代
修辞方式    用典
                    比拟 夸张  对偶  双关  排比  反问
                          托物言志
                          点面结合
赏            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联想、想象)
                      烘托对比
                      借古讽今(讽喻)
                      动静结合
                      象征    用事  (借故抒怀)
                      用典    引用前人诗句
                      色彩(气氛)渲染
                      起兴  正面侧面  诗中有画  照应  抑扬褒贬

四、典型训练材料(可供二至三课时训练用)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江苏省常州一中2017诗歌鉴赏专题——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