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正文

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522

概要: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

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一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化合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五六句诗人由上面对历史的凭吊而转向不尽的江水。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分割成两道。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七八句: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悉,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秦淮杂诗

王士禛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

千载秦准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

【作者介绍】王士禛(1634-1711),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作诗追求形式,讲究韵味,尤工七绝。诗多抒写个人情怀,早年较清逸,中年后转为苍劲,在清初影响很大。

【说明】这首诗就南明时阮大铖进献《燕子笺》等戏的事,辛辣地讥讽了南明政权必然覆亡的下场。

【解释】①《秦淮杂诗》共二十首,咏有关金陵兴衰的史实和景物。②新歌--指南明阮大铖写的杂剧《燕子笺》《双金榜》《忠孝环》等。洋纨--洁白的丝绢。这句写阮大铖用吴绫作朱丝栏,命王铎以楷书写剧本,送进宫中作为内廷供奉戏曲。③小部--梨园小部。宫中梨园下没小部,演员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君王--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公元一六四四年;他在南京被拥立为弘光帝,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清兵俘虏。这句说:福王日夜沉醉于酒色声妓。④秦淮--秦淮河。呜咽--哭泣。⑤孔都官--南朝陈后主的都官尚书孔范。陈叔宝宠信孔范,恣意荒yin,终致灭亡。这两句说:千百年来秦淮河水一直悲戚地哭泣着,可是不应该仍旧怨恨孔范。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简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月夜金陵怀古

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对六朝兴亡的感慨是比较独特的,他不是像初唐北方士人那样以胜利者的姿态指谪南朝的浮华,而是流露出对这一文化的同情与认同,他认为金陵当时是霸王之州,是华夏文化的正朔所在,并对江左文化的沉落无限伤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我们课本里学过刘禹锡另一首咏史诗是 。



作者邮箱: wjh_0988@163.com

上一页  [1] [2]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战斗的鼓点,民族的意志——田间的两首抗战诗鉴赏
《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1. 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2. 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江苏考生注意有关金陵的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