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2分)(二)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三)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四)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2.虽然两首词的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2分)
(二)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三)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四)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五)1.诗(一)是在家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有无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二)是离家人(或男方)向来客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以“花”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还乡之情,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1.白梅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墨梅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七)1.都写了春天的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景和事各1分)
2.如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绘彩着色,以形写意;孟诗纯用白描,重在写意。王诗着眼于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则着眼于时间过程的描写。(只要写出一处,意思对即可。仅写出一首诗的特点不给分)
(八)1.《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2.《山房春事》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登崖州城作》是即景抒情——通过登城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
(九)1.“怨”。
2.相同。(1分)都运用了“起兴”(或“比兴”、“兴中带比”、“兴”)的手法。(2分)
3.这两句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自有一种悲凉之气。(或:后两句写眼前日暮风起,枫林萧萧,情寓景中,为屈子传哀怨之声,空际传神,不着迹象,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十)1.韩愈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既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语浅情遥,耐人寻味。
通联: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邮编:621000
E-mail: scmy928@yahoo.com.cn
上一页 [1] [2]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