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古典诗歌鉴赏)训练» 正文

古诗词鉴赏(古典诗歌鉴赏)训练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550

概要: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排云:冲天。(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

古诗词鉴赏(古典诗歌鉴赏)训练,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排云:冲天。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3)、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墟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yin,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近都门。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什么诗?
(2)、你更喜欢哪首诗,请你就喜欢的其中一首诗,从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绚染这种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分:情份。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于司空曙是表兄弟。
(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2)、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3)、“雨中黄叶树”之景,寓有怎样的情感,作者为表弟卢纶来访见宿而“喜”,此诗是以“喜”之情贯穿始终的吗?
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 喜春来) 春思 胡祗通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2)、《春怨》和《春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创地送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临长江。
(1)、诗家评说,待中“放入”二字最显气魄。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简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地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及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隽永的诗,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其中第二句话“宫花红”是何目的,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锦 薛宝
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该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请问:这首词的情凋是愉快地还是愁苦的?请简述理由。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
六、解答古诗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1、看清题目要求。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如2002年全国卷要求回答对“折柳”“关键”说的看法;就只需针对这一提问做出回答,而无需对全诗内容作具体解释。
2、恰当做出评价。如果要求考生对诗作的艺术成就(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作者态度进行评价,那就一定要从诗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不要曲解愿意,更不能人为拔高。一句话,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语句简明完整。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切忌啰嗦、词不达意。
七、古典诗词鉴赏举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折柳”原意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本诗中富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年全国高考题)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鉴赏言谈,听中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