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雷真民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小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类型,小说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些外国的小说,以加深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时代背景。2、理解作品的内容。3、了解与小说相关的知识。知识汇总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简介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伤。后作为《多伦多明星日报》驻外记者赴法国,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于1925年出版。40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描写战后一批流落欧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灭感,小说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胜者无所得》(193)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确立了他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以他在意大利战场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一对恋人的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悲剧;《丧钟为谁而呜》(1940)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
外国小说欣赏一(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雷真民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小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类型,小说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些外国的小说,以加深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时代背景。
2、理解作品的内容。
3、了解与小说相关的知识。
知识汇总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伤。后作为《多伦多明星日报》驻外记者赴法国,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于1925年出版。40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描写战后一批流落欧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灭感,小说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胜者无所得》(193)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确立了他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以他在意大利战场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一对恋人的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悲剧;《丧钟为谁而呜》(1940)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其他作品还有《死在午后》(1932)《非洲的青山》(1935)、《有的和没有的》(1937)《过河入林》(1950)等等。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文体简洁,而且语言生动明快,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54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
选文欣赏
(一)阅读小说的第一段,品味叙述语言的特点。
1、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度相照应。
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二)阅读小说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
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2、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
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3、老人的形象与故事的主题有何关系?
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指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三)阅读小说最后一段,明确结尾的表达作用。
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泻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四)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
叙述语言的简约是小说的特色。作者善于用简明的语句展现形象与情节,叙述客观真实,少用华丽或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尽量摒弃对环境的渲染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这种不事渲染的素描式的叙述,却可以给人强烈视觉感受或直观的故事线索,激发读者的丰富想像,造成内心强烈的冲突。
寓意含蓄深远是小说另一特色。简单的对话中包含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的人性,而人性的回归是人类面对罪恶的战争,自救与自赎的惟一方式;结尾“复活节”的有意提及也是呼唤人性的暗示。小说通过深刻的寓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在海上移动很是宏伟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能为读者感受到的。”海明威的小说就是常常富于暗示或象征手法,深刻的内涵蕴于字里行间,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老人与海》。
知识补充
一、小说叙述角度与人称
(一)关于视角
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的观察角度。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二)视角与人称的复杂关系
简单来说,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这时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为了更清楚地向读者讲述故事,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如鲁迅的《阿Q正传》。现代小说的全知视角也有变通的形式,叙述者以超然的纯客观姿态叙述,对客观事件保留全知的权威,但不再加入自己的评论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故事蕴藉性、象征性增强,引发读者的思索,如海明威的《凶手》。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
有限视角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首先是第一人称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其次是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
现代小说最常见的是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当然也有运用混合视角的成功之作,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严格来说算不上叙述角度,因无法对其他人或事物进行叙述,但也有相关作品,如刘心武的《楼梯拐弯》。
二、《桥边的老人》叙述角度分析
这篇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如老人的感受只能推测,这时叙述故事是一种局限,但对读者却是一种丰富,读者既可以?quot;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每个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
小说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只有对眼前事物的再现和直接转述式的对话,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全部内涵全都蕴藏在客观的叙述中。可以说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叙事艺术。
《墙上的斑点》
二十世纪世界公认的意识流创作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伍尔夫的小说,除了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以下主要特征:
1.小说的人物不多,主要角色一般为女性,且常常是母亲,如达洛卫夫人、拉姆齐夫人。反映的是中上层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动荡时期里的精神世界。
2.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去反映人物心灵世界的微妙变化,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海浪》以一天的时间变化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象征人生的各个阶段;《到灯塔去》以物质世界的“窗”象征观察生活的窗口,以“灯塔”来象征“明暗交替”的生活,以及人物的性格。
3.描写富有诗意,文笔流畅委婉。《到灯塔去》的第二部,犹如一首散文长诗,读来清新。她的作品中没有像乔伊斯的小说中那样的复杂文体,也没有大量的语言变异。
[1] [2]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