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苦斋记》赏析» 正文

《苦斋记》赏析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515

概要: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

《苦斋记》赏析,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好荮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缅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贱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简析】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野蜂巢其间。故遂择其窳而室焉。



读这两句,应注意掌握名词用为动词的词类话用的规律。“巢”和“室”本来都是名词,但是在句中都活用为动词。第一句意思是“野蜂在它们中间做窝”,“巢”作“筑巢”、“做窝”讲。第二句意思是“所以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在那里筑一座房屋”,“室”作“筑室”、“盖房子”讲。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名词用作动词时,表达的是与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有关的某种动作行为。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读这一句,应注意掌握形容词用为名词的词类活用的规律。句中的“醇”、“肥”、“柔”、“温”本来都是形容词,但是在句子里都用来称代具有这些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的事物,即用为名词。“醇”,酒味浓厚,这里指味道浓厚的酒。“肥”,肥美,这里指肥美的肉食。“柔”,柔软,这里指柔软的垫褥。“温刀,温暖,这里指温暖的被子。这种语言现象,从语法的角度讲,属于词类活用,是“形容词用为:名词”;从修辞的角度讲,是“代称”的修辞方式,即提到某一事物时,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石钟山记》一文的“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中,我们已分析过“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的“鸣”是使动用法。本文这一句里的“苦”、“劳”、“饿刀,也是使动用法。从这些例子可以进一步知道,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如“饿刀,本来是不及物动词,饥饿,在“饿其体肤”这一分句中用作使动,意思是“使他的身体饥饿”。这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句中的“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也有些使动用法的谓语动词,是由形容词转来的。形容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苦”,形容词,困苦。在“苦其心志”这一分句中用作使动,意思是“使他的心意困苦”。“劳”,形容词的劳累。在“劳其筋骨”这一分句中用作使动,意思是“使他的筋骨劳累”。



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在以后的课文里会看到这种例子。



……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这里主要说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一句中的“艰”,和第二句的第一个“乐”,本来是形容词,但是它们在句中都用作动词,后面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一句,“艰”的宾语是“其昏晨之往来”这个主谓短语,旬意是“可是先生的随从大多觉得他早早晚晚来来往往太艰难”,“艰”是“觉得……艰难”之意。第二句,“乐其乐”的前一个“乐”是意动用法,后一个“乐”是宾语,意思是“把自己的乐当作乐”。

还有些意动用法的动词是由名词转来的,在后边的课文中会看到这种例子。

上一页  [1] [2] [3]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白洋潮》赏析
《《苦斋记》赏析》相关文章
  1. 《苦斋记》赏析
  2. 《苦斋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3. 《苦斋记》赏析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