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苦斋记》赏析» 正文

《苦斋记》赏析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515

概要: 此段文字由上段末句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山去人稍远, 去人:指离开人居住的地方。去,距离。 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以……为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昏晨:早晚。 故遂(suì)择其窊(wā)而室焉。 遂:就,于是,副词。窳:地势陷下,此指低洼的地方。室:筑室,用如动词。○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承首段补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从者艰其昏晨之往来”与前文“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呼应。 携童儿数人, 童儿:年岁小的仆人。童,“僮”的本字,谓奴仆。 启陨(y?n)箨(tuò)以艺粟(sù)菽(shū), 启:开,扫开,扫除。陨:坠落,脱落。箨:笋壳的俗称。艺:种植。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古代也称禾、稷、谷、亦为粮食的通称。菽:本谓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茹(rú)啖(dàn)其草木之荑(yí)实。 茹啖:吃。二字同义。荑:茅草的嫩芽。○写其种植吃食之乐。 间(jiàn)则蹑(niè)屐(jī)登崖, 间:间或,有时。蹑:踏,穿着。屐:鞋的一种,通常指

《苦斋记》赏析,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此段文字由上段末句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山去人稍远, 去人:指离开人居住的地方。去,距离。 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以……为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昏晨:早晚。 故遂(suì)择其窊(wā)而室焉。 遂:就,于是,副词。窳:地势陷下,此指低洼的地方。室:筑室,用如动词。○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承首段补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从者艰其昏晨之往来”与前文“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呼应。 携童儿数人, 童儿:年岁小的仆人。童,“僮”的本字,谓奴仆。 启陨(y?n)箨(tuò)以艺粟(sù)菽(shū), 启:开,扫开,扫除。陨:坠落,脱落。箨:笋壳的俗称。艺:种植。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古代也称禾、稷、谷、亦为粮食的通称。菽:本谓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茹(rú)啖(dàn)其草木之荑(yí)实。 茹啖:吃。二字同义。荑:茅草的嫩芽。○写其种植吃食之乐。 间(jiàn)则蹑(niè)屐(jī)登崖, 间:间或,有时。蹑:踏,穿着。屐:鞋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此处指登山用的木底有齿的鞋。《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倚(yǐ)修木而啸(xiào), 倚:靠着。修木:高大的树。修,长,高。啸:此指啸咏,啸歌,吟咏,歌唱。 或降而临清泠(lín)。 降:向下走。临:到。清泠:清爽寒凉之意,此处指清凉的溪水。 樵(qiáo)歌出林, 樵歌:此指打柴人唱的山歌。出林:指樵歌的声音传出树林。 则拊(fú)石而和(hè)之。 拊:击,拍。和:跟着唱。○写其游山玩水之乐。 人莫知其乐也。 莫:没育谁,代词,○总写一笔,直以“乐”字点出。



承前段补述建苦吝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起。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先生之言曰: ○承上引苦斋主人之言发表议论。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相为倚伏:互相依托转化。相为,同“相与”,副词性结构,互相。《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思是说,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人知乐之为乐, 乐之为乐:乐是乐。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也”表停顿。之,助词。而不知苦之为乐,而:却,连词。 人知乐其乐, 乐其乐:把他的乐当作乐。前一个“乐”用为动词,意动用法。 而不知苦生于乐, 苦生于乐:苦从乐中产生,意谓乐极生苦。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jǐ)何哉! 则:那么,连词。相去:相距,相隔。去,距离。几何:多少。○阐明“苦与乐,相为倚伏”的关系,颇带有辩证观点。 今夫(fú)膏粱之子, 夫:那些,代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之前,起指示作用。膏粱之子:富贵之家的人。膏粱,精美的食品。《孟子·告子上》:“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赵歧注:“细粱如膏者也。”按朱熹注,以膏为肥肉,粱为美谷,亦通。子,泛指人。 燕(yàn)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闲坐,安坐。燕,通“宴”,安闲。华堂:华丽的厅堂。 口不尝荼(tú)蓼(liào)之味, 荼:苦菜。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辣味,俗名蓼辣,也称水蓼。 身不历农亩之劳, 历:经历。农亩:农田。 寝必重(chóng)褥(rù), 重:多,多层,厚。褥:寝卧垫身使温软之具。 食必珍美, 珍美:精美的食品。 出入必舆(yú)隶(Iì), 舆隶:仆役。舆和隶,都是我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呼。 是人之所谓乐也, 是:这,这些,代词。 一旦运穷福艾(ài), 一旦:有一天。运穷:运尽。运,命运,气运。艾:止,尽。 颠沛生于不测, 颠沛:跌倒,引申为处境狼狈,生活困顿。不侧:意外。 而不知醉醇(chún)饫(yù)肥之肠, 醉醇饫肥:酣饮味道浓厚的酒,饱餐肥美的肉食。醉,酣饮。饫,饱食。醇,酒质浓厚。肥,肥美。“醇”和“肥”在这里都用作名词。 不可以实疏粝(lì), 实:装满。疏粝:粗劣的饭食。疏,糙米。粝,粗米。 籍柔覆温之躯, 籍柔覆温: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籍,通“藉”,以物铺垫。柔、温,都用如名词。 不可以御蓬藋(diào), 御:用。蓬藿:此处指用蓬草、藿草编的衣物。 虽欲效野夫贱隶, 虽:即使,连词。效:摹仿,师法。野夫:指农夫。古时称四郊之外为“野”,野夫是指在“野”的农业生产者。 踞(jù)跳窜(cuàn)伏, 跼跳:指避难时的慌张样子。跼,曲身,弯腰。窜伏:奔逃隐藏。 偷性命于榛(zhēn)莽而不可得, 偷:苟且。榛莽:此指草木丛生之地。榛,树丛。莽,密生的草。 庸(yōng)非昔日之乐, 庸:岂,难道,副词,表示反问。昔日:往日,从前。 为今日之苦也耶? 也耶:吗。语气词连用,表示加强反问的作用。○批评膏粱之子只求安逸享乐,一旦遇到逆境就不能生活;承上文之议论,说明“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之意。 故孟子曰: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下面引文见《孟子·告子下》。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降下,交给。大任:重任。是人:这个人。是,这。这是一个表时主谓短语,用作状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 必先苦其心志, 心志:心意。苦:使……困苦,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使动用法。体肤:身体。○引孟子之言,说明在困境中经受磨练,可以去苦就乐。 赵子曰: 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引亦作“孔子曰”。本文引作“赵子曰”,不详其本。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忠诚正直之言。逆耳:刺耳,不顺耳,听起来不好受。逆,抵触,不顺。再引赵子之言,说明接受苦口之药、逆耳之言,“知苦之乐”,亦可去苦就乐。 彼之苦, 彼:他,他们,指膏粱之子,代词。 吾之乐; 判断句。 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判断句。○直接表明自己与膏粱之子相对立的苦乐观。 吾闻并以甘竭, 井以甘竭:《庄子·山木》:“直木先伐,井甘先竭。”以,因为,介词。竭,干涸。 李以苦存,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夫(fū)差(chāi)以酣(hān)酒亡, 夫差(?——前473),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因为沉缅于酒色,终为勾践所灭。酣:畅饮,痛饮,此指饮酒作乐过度。 而勾践以尝胆兴, 勾践(?——前165),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曾被夫差大败,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lì)、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继而成为霸主。兴,兴盛,复兴。无亦犹是也夫?”犹:如,同。是:指示代词,这。也夫;语气词连用,表示在感叹中带有反问的语气。○连引数典,一反一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自己苦乐观的正确。



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



刘子闻而悟之, 刘子:刘基自称。子,先生。 名其室曰苦斋, 名:命名,取名,动词。 作《苦斋记》。



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匡山的四面,象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扶、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葳、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白洋潮》赏析
《《苦斋记》赏析》相关文章
  1. 《苦斋记》赏析
  2. 《苦斋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3. 《苦斋记》赏析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苦斋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