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生22读) (众生鼓掌)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讨论) 生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3:好象是“欲”和“恐”。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生赞同)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生齐读,师聆听)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生24:承上启下。 师:(启发)具体点说—— 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生24:“兼怀子由”。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生:(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生22读)
(众生鼓掌)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讨论)
生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3:好象是“欲”和“恐”。
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
(生赞同)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
(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
(生齐读,师聆听)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生24:承上启下。
师:(启发)具体点说——
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生24:“兼怀子由”。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生:(齐)怀子由。
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
生25: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师:作者因什么而恨?
生26: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师: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生27:难。
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28: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
生28:但愿。
师:“但愿”怎么解释?
生28: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师: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29: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9:“难”、“愿”。
师:一步到位,好极了!
生30:老师,我还是不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还不懂呀?!这个问题谁帮解决?
生31:因为作者已经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虽然我们不想和亲人别离,但别离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作者只有提出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弟弟子由能够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但可以共享美好月光。
师:你表述得准确极了。(向生30)现在明白了吗?(生30点头)还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众生:没有了。)
师: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
(生齐读)
师:对你们的朗读,我找个同学来点评。谁来?
生32: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不象刚才朗读时,每一句的语速和停顿都一样。这次,大家都能根据词意,做到抑扬顿挫。
师:同意他的点评吗?
(众生点头)
师:不错,他的点评很到位,这次朗读, 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
生众:记得。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生33: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师:你真聪明,刚学完就归纳出来了。请大家看幻灯。
(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
师:这首词我们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现在请大家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师巡视,不时大声导读)
师:大家来背一遍,敢不敢?要求不是“唱”读,怎样背?
生众:饱含感情。
师:对,我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词背一遍。
(生背诵)
师:我们班同学真不错,老师一点就通,背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还可以再慢慢地揣摩词义、揣摩吟诵。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阕,女同学下阕,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 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改写,师巡视,一男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生35:今晚,我仰天问月,不知天上明月成于何时?想起遥远的京都,不知那里的情形,现在又是怎样?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可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挤和诽谤,罢了吧!把酒独舞,清风明月,为政地方,不也很好吗?
师:看来,我们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来,我们不能输给男生啊?
(一女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生36:月光淡淡,满满地洒遍了整个庭院,当然,也照着我,这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令我无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满忧愁呢?倘若不是,那又为何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分外圆呢?……对!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是如此,总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不是万事都能随人愿的,只希望我们能够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连,明月共观瞻。
师:看来我们男生女生各有精彩。 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请其他同学读你们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 一定还有同学比他俩写得更精彩。回家的作业:同学们把整首词改写成散文。最后,我们再把这首词诵读一遍,就像老师刚才说的,每位 同学都想象着,你就是一千年前写这首词时的苏轼,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
(生齐读,下课)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上一页 [1] [2]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