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正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256

概要: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学生朗读课文。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生:16段。生:17段。生:18段。师:好,我们读一读。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生3:说了就做。生4:言行一致。师:对(随手板书),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不说,可能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贬义,而是重在实践,默默耕耘,不自负,不夸耀,不吹嘘。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师:对,他说的原因是,八个字表现就是“反对独裁,争取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说了就做。
生4:言行一致。
师:对(随手板书),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不说,可能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贬义,而是重在实践,默默耕耘,不自负,不夸耀,不吹嘘。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师:对,他说的原因是,八个字表现就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板书)。他怎么说的呢?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
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师: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还有哪些?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师:对,大家已经对当时的局势很清楚,很危险,但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去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为什么这样?我们前面讨论过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而且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作为革命者他这样做,与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矛不矛盾?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师:文中有个词,叫“迥乎不同”,注意看老师的笔划,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是这样写的。还有个词叫“一反既往”既往是什么意思?
生17:以前。
师:对,反义词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学在老师给他指出错误之后,并没有一反既往,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这是要不得的。(板书)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一个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师:好的,我把他的话复述一遍,大家听好。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师: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喜欢这篇文章的男孩子举举手。为什么喜欢?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师:好,芮佳伟的话实际上有两点信息:内容上和语言上。臧克家是诗人,他的语言更是有独到的地方。大家来看看,内容上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师:对,我插一句,闻先生他胡子很长,文中说他“长须飘飘”,在抗战之初闻一多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剪胡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须明志”了。同样这样做的还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谁吗?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写法上是以说和做为线索,交替起来写,写说和做的时候会穿插一些评论。比如“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是评价,表达方式上叫——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16段,是议论。
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师:对,夹叙夹议。好,下面我们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
生(齐声):革命家。
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有哪些长句呢?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语言很凝练。
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说了就做   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上一页  [1] [2]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7.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
  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11.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赏析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3.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