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正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72

概要:(2)第4自然段倒数第二句“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回旋上升。”——水声怎么重叠?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这里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这句话还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上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万般柔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表现水声的清婉、柔媚、悠扬。(3)“那花船已经转了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中“绕”的表达效果?——管弦声“飘绕不绝”,这个“绕”将丝竹之声写活了,因为“绕”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客观的,能够主动飘绕河面该是着呢样地富有灵气啊!不禁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来。(4)自己找出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每人两句)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五、写作方法(2分钟) 1、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2、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附1:【板书设计】(在黑板上 板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2)第4自然段倒数第二句“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回旋上升。”——水声怎么重叠?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这里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这句话还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上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万般柔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表现水声的清婉、柔媚、悠扬。
(3)“那花船已经转了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中“绕”的表达效果?——管弦声“飘绕不绝”,这个“绕”将丝竹之声写活了,因为“绕”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客观的,能够主动飘绕河面该是着呢样地富有灵气啊!不禁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来。
(4)自己找出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每人两句)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五、写作方法(2分钟)    
1、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2、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附1:【板书设计】(在黑板上 板书)
            (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4段——6段)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   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附2     学生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平分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进行评比:
小组 回答问题的个数 回答问题的正确性 说话时的姿态、表达、等 备注
1小组
2小组
3小组
4小组
评价要求:优秀(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流利且内容切题、有条理,) 合格:(表述有50%切题。)不合格:表述不切题,也没有条理
六、作业:(约10分钟)    1、随堂练习   
(1)仿写两句:如果说周庄房屋古朴,水流恬静,有一种阴柔之美;那么三峡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有一种阳刚之美。                                             
参考答案:如果说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那么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如果说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那么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如果说周庄像妈妈在耳畔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那么三峡则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如果说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那么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如果说周庄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邓丽君的歌曲,款款深情,直入人心;那么三峡给人的感觉像歌手韩磊的音乐,大气,豪迈,激越澎湃。 
(2)课内阅读练习: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这时,从古镇 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称的____,作者是___,选自_____。
2.黑体字部分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____来描写 。从视角变化上看是由__到__,从__到____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参考答案: 1.周庄 赵丽宏 《周庄水韵》 2.听觉 远 近 上(天上)下(水中) 比喻 3. 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由此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感到面对的就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3、播放歌曲《谁不说在家乡好》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课程。
教学后记:                                                                 
                                                                              
附:课前打印好的试卷
《周庄水韵》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姓名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凝望(nínɡ)  谛听(dì)  
摇曳生辉(yè )B.仲春(zhōnɡ) 缤纷(bīn) 潸然泪下(shān)   C.泊船(bó)   
参差(cēn)  晶莹剔透(tì)D.眩目(xuàn )漾动(yàng )冲天而起(chó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班斓   朦胧  娴熟   稍纵即逝  
B.笼罩   天暮  蔓延  如泣如诉     C.璀璨   竹蒿  抚摸   面目一新
D.闪烁   勾勒   隐匿  张灯结彩
3.根据所给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3)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  (4)各走各的道路。(              )
4.《周庄水韵》的体裁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周庄被誉为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填空
(1)第一次到周庄,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                        。
(2)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        ,在         ,在       ,在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  ,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       、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到       和  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     ,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  ,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    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  ,水声重重叠叠,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