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滕王阁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正文

《滕王阁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54

概要:“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小结: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四、分析第五段:1、“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这是作者感叹自己的命运,作者这样的命运他有没有一味的消沉?怎样得知? 并不没有一味的低沉感伤,而是把人生的失意看作常态。 作者连用四个典故说明人生的失意是一种常态,并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当然这四个典故我们也不排除这也是作者慨叹年时易往,功业难成。2、抒发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赏析名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既补充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又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是作者自我勉励之辞,他勉励自己什么?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6、赏析名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后汉书R

《滕王阁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小结: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四、分析第五段:
1、“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这是作者感叹自己的命运,作者这样的命
运他有没有一味的消沉?怎样得知?
       并不没有一味的低沉感伤,而是把人生的失意看作常态。
       作者连用四个典故说明人生的失意是一种常态,并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当然这四个典故我们也不排除这也是作者慨叹年时易往,功业难成。
2、抒发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赏析名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既补充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又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是作者自我勉励之辞,他勉励自己什么?
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6、赏析名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非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7、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
微讥孟尝,非议阮藉,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小结: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
    第二部分:(4~5)紧扣“饯”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节
一、 讲解6、7段词句:
二、 分析6、7段:
1、 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 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3、 作者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的诗句是什么?
      “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4、 作者写司马相如和杨得意以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目的是什么?
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5、 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6、 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小结: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练习:
 1、检查二三段的背诵情况:
 2、练习的完成:
 

王斌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