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五)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加强管理、健全法规,推动宣传文化事业向着“健康、繁荣、有序”的方向发展。 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早,1980年就开始了局部的、试验性的改革。经过反复尝试、总结,于1990年后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在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转变宣传文化系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宣传文化系统向产业方向发展:二是改革文化投资体制,努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文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三是改革政府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与文化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更多地运用文化经济政策、文化法规等手段对文化实行间接宏观管理。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都有决心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促进上海文化事业与上海的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同步繁荣发展。 在上海学习时,我们还了解到上海仍然实行党委领导体制,各大口都设有工委,宣传文化系统则由市委宣传部履行宣传口党委职能和代行市政府文化
调查报告 例文,标签:文秘考试写作题,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http://www.51jxk.com
(五)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加强管理、健全法规,推动宣传文化事业向着“健康、繁荣、有序”的方向发展。
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早,1980年就开始了局部的、试验性的改革。经过反复尝试、总结,于1990年后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在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转变宣传文化系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宣传文化系统向产业方向发展:二是改革文化投资体制,努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文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三是改革政府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与文化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更多地运用文化经济政策、文化法规等手段对文化实行间接宏观管理。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都有决心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促进上海文化事业与上海的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同步繁荣发展。
在上海学习时,我们还了解到上海仍然实行党委领导体制,各大口都设有工委,宣传文化系统则由市委宣传部履行宣传口党委职能和代行市政府文化办公室职能。市委宣传部与市委组织部一起管理宣传文化口的干部,分管宣传文化口的纪检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没(详见附件二);并在市委宣传部设立事业管理处(对外又称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文化事业经费的分配使用方案和全市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审核(批)全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市委领导下,市委宣传部这种(部、委、办)“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效果是好的,有利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宣传部对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有利于使宣传思想与文化工作虚实结合,落到实处。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也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责任制,书记与局长、社长、总编等分设,党委书记是一把手。在这种领导体制下,很少发生扯皮推诿、久议不决、顶着不办的现象,谁不服从大局谁走人。上海市委、市政府具有高度的权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些重大决策仅以专题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即可执行。各级党政干部工作效率高,工作作风严谨,各部门也颇有威信和号召力。学习考察期间,云南省委宣传部同上
海市委宣传部初步达成了干部对口交流、挂职锻炼和短期代培云南宣传部干部的合作意向。
上海的经验很多,难以概述。一句话,上海始终没有忘记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的时候,明确指示上海要交出两份答卷:一份是经济建设,—份是精神文明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抓精神文明建设确实是旗帜鲜明、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坚定不移,真正做到了“三个不动摇”,即在经济建设任务繁重的时候,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的决心不动摇,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动摇。如今,上海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人民一定能以“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的风貌,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出两份满意的答卷。
附件略
天津市武清县乡镇企业资金现状的调查
于 兵
近几年来,天津市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469.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为365.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乡镇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0.4亿元,其产值、利税分别是国营工业企业的36%和77%。天津市各郊县乡镇企业发展各有特色,产品又各具优势。我们以武清县乡镇企业为例进行了调查。
—、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
看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应从经济效益着眼,因为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考核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应由以考核产值为核心的速度效益型体系转变为考核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全方位体系。确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首先要考核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工业净产值率、工业成本利润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以及国家考核评价一个地区的工业生产效益所采用的综合指数。 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数值×权数/(该指标国家标准值×权数)]×100%
武清县的乡镇企业从1991年起取得长足发展,并使其当年总产值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名列第16位。武清县1991年和1992年各项经济指标如下:(略一一编者注)
分析表1、表2,武清县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表明:
1.经济效益维持较高水平。1991年全县乡镇企业取得了显著发展,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已达152.28%,高于国家标准值52.28个百分点,到1992年又有所提高,达160.86%,高于国家标准值60.86个百分点。全县乡镇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大高于国家标准值。
2.企业经济效益在总体上呈现良好增长态势,(1)从两表数据可以看出,1992年同1991年相比,工业总产值由387578万元增加到472920万元,增长22%,而工业销售产值由270698万元增加到382722万元,增长41.4%,因此使得工业产销率由69.84%增加到80.93%,增加11个百分点之多。销售收入由212824万元增加到300898万元,增长41.4%。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7.9%和39%。(2)由于全部资金1991年到1992年增长39.2%,速度慢于利税总额增长速度,使得资金利税率由1991年的26.24%增加到1992年的27.88%,增长1.64个百分点。(3)工业净产值由1991年的82411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110559万元,增长34.2%,快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使净产值率由1991年的21.16%增加到1992年的23.335。而同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仅增长了3.7%,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由1991年的7244元/人增加到1992年9375元/人。(4)从1991年到1992年,销售收入大幅度上升,由212824万元增长到300848万元,增长41.4%,快于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增长38.5的增长速度,使得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2.09次加快到2.13次。
3.经济效益指标增长不均衡。就表2各项指标同国家标准值相比可以看出:在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6项指标中,有4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值,2项低于国家标准值。其中1992年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分别为27.68%和21.85%,高于国家标准值13.55%和8.41%的1倍以上。劳动生产率在1992年达到9375元/人,大大高于国家5683元/人的水平,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达2.13次,也快于国家1.83次的标准速度,这也是乡镇企业创造高效益的有利保证。但工业产销率和净产值率却落后于国家标准准值,虽然工业产销率由1991年的69.84%提高到1992年的80.93%,但同国家的97.48%的标准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见,乡镇企业在销售环节的管理方面还不十分完善。净产值虽然由1991年的21.26%增加到1992年的23.38%,但同国家标准值的29.01%相比,仍低5.6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乡镇企业在成本、能耗管理上还有待加强。就两表数据中两个年度相比:1992年同1991年相比,各项指标普遍取得了有利于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增长变化。但工业销售产值同销售工厂成本相比,前者增长41.4%,而后者却增长44.9%,快于前者增长速度,不仅如此,利润总额由1991年到1992年增长39%,慢于销售工厂成本的增长速度,使得或本利润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可见,虽然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上反映出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构成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各项指标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发展因素。
二、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武清县的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
1.流动资金缺乏,流动资金紧缺问题已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它严重困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所占比重份额过多。 武清县共有34个乡,其中乡镇企业产值“亿元”乡有29个,通过对29个产值“亿元”乡进行调查,截止1992年底,在29个乡中,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占流动资金总额低于40%的仅有3个乡,占29个乡的10%;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占流动资金总额40%至60%之间的有16个乡,占29个乡的55%;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占流动资金总额60%以上的有10个乡,占29个乡的35%。也就是说,仅有10%的乡的乡镇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受银行贷款变化影响较小,有55%的乡的乡镇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受银行贷款变化影响较大,几乎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进行流动资金运转的企业所在乡占乡镇总数的35%。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企业生产发展和更新改造越来越依靠银行贷款,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冲击。国家在去年7月份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银根紧缩就引起企业生产的大幅度回落,仅杨村镇的187户乡镇企业中就有33户由于不能从银行贷款中取得流动资金,使生产经营处于停滞状态,其中有的已经倒闭。另一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文秘写作,文秘考试写作题,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常用公文 - 文秘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