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作文里运用“比喻”与作文内容的关系,即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诚然,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技巧和形式,会影响作文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好的技巧和形式对内容的点缀会使学生作文更添摇曳的姿彩。但是,过份地在文中堆砌“比喻”一类的技巧和形式就是单纯地追求词藻的华丽,给人哗众取宠的印象,也就是说,技巧和形式服务于文章的内容,正如老舍先生指出:作家在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如此人物,如此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样说”,对于文章中“比喻”的应用也同样应注意语境,注意文章的内容,注意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如果我们在作文训练的“比喻”教学中做好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当我们在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一朵朵盛开的“比喻”之葩时,难道我们不因为他们的作文因“比喻”的恰如其份、恰如其时、恰如其境的成功点缀而多彩多姿感到欣喜吗?下面,笔者从学生作文里撷几朵“比喻”之花作为本文的结束: 1、“‘月有阴暗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不久便要与老师分别,另选一个起点了。但我怎愿挥泪而别呢?往事如潮,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强烈地震颤着
让比喻之花灿烂绽放——浅谈比喻的作文教学功能,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作文里运用“比喻”与作文内容的关系,即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诚然,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技巧和形式,会影响作文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好的技巧和形式对内容的点缀会使学生作文更添摇曳的姿彩。但是,过份地在文中堆砌“比喻”一类的技巧和形式就是单纯地追求词藻的华丽,给人哗众取宠的印象,也就是说,技巧和形式服务于文章的内容,正如老舍先生指出:作家在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如此人物,如此
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样说”,对于文章中“比喻”的应用也同样应注意语境,注意文章的内容,注意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如果我们在作文训练的“比喻”教学中做好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当我们在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一朵朵盛开的“比喻”之葩时,难道我们不因为他们的作文因“比喻”的恰如其份、恰如其时、恰如其境的成功点缀而多彩多姿感到欣喜吗?下面,笔者从学生作文里撷几朵“比喻”之花作为本文的结束:
1、“‘月有阴暗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不久便要与老师分别,另选一个起点了。但我怎愿挥泪而别呢?往事如潮,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强烈地震颤着我的心弦……”(长春市考生《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2、“细雨绵绵,如同扯不断的丝,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长的雨丝,没有尽头。”(湖北黄石考生《感人的一幕》)
3、“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是勇者的画像。母亲就是集慈详、坚定、勇敢、劳苦等诸美德于一生的伟大女性。”(台北市建国中学二年级 建中人 《母亲的画像)(14)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 《诗学》
(2):《礼记·学记》 郑玄注:博依,广譬喻也。
(3):东汉 王逸《离骚经序》
(4):美 乔纳森·卡勒 李平译 《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p74
(5)、(6)、(7):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p246
(8)、(14):以上引文出自 《中考优秀作文技法大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5月); 《初中作文大观》(精选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2月)
(9):唐 韩愈 《进学解》
(10):鲁迅 《给李雾城的信》
(11):鲁迅 《给李桦的信》
(12):高尔基 《谈谈诗人丛书》
(13):班固 《汉书·艺文志》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上一页 [1] [2]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