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如果说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忍耻就是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更有重量。学会忍耻,生命才不会像浮萍那样随波逐流。忍耻者勇。评析:《忍耻者勇》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是一篇具有思想深度的命题作文。它作为《鱼我所欲也》文本解读的延伸性实践练习题目,承载着总结和开拓本课所讲关于“义”和“生”之关系的辨析任务。为大义而死固然可敬 ,但是,为大义而在艰难的情况下活下去恐怕要比“舍生”更不容易为之,特别是蒙羞蒙辱而生。王珍珍同学的文章很好地诠释了这则命题,作为一个初三的娃娃生,她从上述人生高境界理解了本课所讲的内容,理解了这则命题的内涵。特别是文章开头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讲出了生命之“重”,其中还包含着“背负屈辱”,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真实”生活。这就阐明了“忍耻”的意义,即“负重才不会被打翻”。之后,小作者非常具体地指出“学会忍耻”,“才有可能走出生命的低谷,登上人生的巅峰”。为证明这一点,她举出了曼德拉、王洛宾、韩信、勾践的事例。文章至此,初步阐明了“忍耻者勇”的内涵。但小作者并未停止自己的论述,她又以项羽为反面例子,说明不能“忍耻”而使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失败。项羽
思、辨、是、非、断:走向“合题”——《鱼我所欲也》解读,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如果说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忍耻就是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更有重量。
学会忍耻,生命才不会像浮萍那样随波逐流。
忍耻者勇。
评析:
《忍耻者勇》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是一篇具有思想深度的命题作文。它作为《鱼我所欲也》文本解读的延伸性实践练习题目,承载着总结和开拓本课所讲关于“义”和“生”之关系的辨析任务。为大义而死固然可敬 ,但是,为大义而在艰难的情况下活下去恐怕要比“舍生”更不容易为之,特别是蒙羞蒙辱而生。
王珍珍同学的文章很好地诠释了这则命题,作为一个初三的娃娃生,她从上述人生高境界理解了本课所讲的内容,理解了这则命题的内涵。特别是文章开头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讲出了生命之“重”,其中还包含着“背负屈辱”,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真实”生活。这就阐明了“忍耻”的意义,即“负重才不会被打翻”。
之后,小作者非常具体地指出“学会忍耻”,“才有可能走出生命的低谷,登上人生的巅峰”。为证明这一点,她举出了曼德拉、王洛宾、韩信、勾践的事例。
文章至此,初步阐明了“忍耻者勇”的内涵。但小作者并未停止自己的论述,她又以项羽为反面例子,说明不能“忍耻”而使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失败。项羽不愿过乌江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留给历史“太多的遗憾和惋惜”。虽然,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绝句”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小作者更倾向于让项羽过江重整旗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项羽未能如此,让后人嘘唏不已。文章论述颇有感情,这就从反面补证了“忍耻”的意义。这是一种反事实假设论证,即赋予历史一种非存在的对立面,在“已然”和“可能然”的比较中去认识“忍耻”缺失而造成的诸多悲剧。小作者可能还不懂得反事实假设思维理论,但她的写作实践已证明她有这种创造思维能力。
在这样正反相结合的论证基础上,文章最后再次强调“忍耻”会让人生“更有重量”,与开头的“厚重感”之说遥相呼应。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文章的不足。这是对教师最大的考验,也是学生对教师最大的需要。许多语文老师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不能为学生写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只会虚浮地夸奖“你真棒”。
文章的瑕疵出现在第二自然段指出“忍耻者勇”之后,接后边的论证时缺少必要的过渡性联系话语,显得很是生硬。倘若这样处理——“忍耻者勇。其勇在于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下去的生命历程中,能以韧的生存意识面对常人无法承受的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摧残和折磨。”有了这样的过渡解释,那么,后边讲“承受住生命之重,学会忍耻”,为攀登人生的高峰而努力,这就很自然了。至于更为理性的阐述,那不是一个初中娃所能的,就不要苛求了吧!
此外,文中“被关在冰冷的海水中”应改为“被逼着在冰冷的海水中”,“关”字不当。“忍受了19年的铁窗重压”应改为“忍受了19年的铁窗监禁”,“重压”不当。“带江东父老卷土重来”,应改为“带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父老”不能打仗。
人要有点蒙耻的承受力
天津大港一中(高一) 王钰茜
古之有骨气者不食嗟来之食,至死不灭的是一种所谓高昂的正气。惋惜的是他缺乏站起来的能力。其实,活着是一种勇气。
然而,生命只给每个人一次选择。或生,或死。
活着,道路也许是崎岖的,死了长矣已,但一切皆会归入尘土而去。
在残酷和复杂的人世间,生生死死是渺茫的,却又是现实的。
就像每天都由白天和黑夜组成,我们的生活也永远不会只是阳光。风雨的袭击会使任何生命显得无力,然而风雨过后又是一片绿草青青,群芳争艳。这也许就叫承受吧。
生存本是一种压力,任何人在命运面前都会成为弱者,懂得生存是一种胸襟。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有胸襟的人不是去报复别人对你的轻视,而是接着去做好你该做的事。成功才是最好的报复。”世界不只是你,而你也不是整个世界,人生不只是一种期望,更是一种坚持,一种承受,和一种选择。
不食嗟来之食的饿汉放弃生命而追求精神的原则。虽然换来了精神留存在历史的记载中,但这并不值得人们去效仿。大丈夫能屈能伸呀!人要有点蒙耻的承受力,这不是无耻,这是忍耻。一次的侮辱不是一生。假如他吃了这口饭,就可以活下来,并能尽其所能实现人生抱负。若终有所成,人们留存于记忆的将是生的价值,而受侮辱的过去将更有光彩。可是死亡使人们记住的是这次侮辱,而精神却只能止于自己,没几个人去学他。
活着,这种勇气,应让它每一分的存在都是一种价值。跌倒了,可以再站起来;放弃了,永远会被人踩在脚下。我们要像一颗树的种子,即使被某些人恶性地踩到泥土里,仍然要吸食泥土的养分,活下去,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遥远的地方,人们可以看见你,走近你,能给人们带来一片绿色,一片荫凉。这就是承受的价值。在逆境中,死不是首选,能在逆境中生,让社会的进步与生的价值得以绵延,去呵护更多的尊严,擎起这片天空!
评析:
这是一篇富有抒情意味的哲理性小议论文。
作者对古代那位不食嗟来食而死的饿者给予了既温柔又惋惜的批评,他用生命换来了“精神”留存在“历史的记载中”,但这种行为“不值得人们的仿效”。在这样的批评之后,论者明确地回答了能食下那口嗟来食“就可以活下来”,就有可能“有所成”,“留存于记忆中的将是生的价值,而受侮辱的过去将更有光彩”,作者的话说得是何等好呀!这是一个学生的话语,真的叫人震惊、振奋。尤其是文章在结尾部分,论者可贵的是没有像一般学生那样掉书袋,什么勾践、韩信等等又搬上文本,而是以被人恶性踩入泥土中的树种为喻,在屈辱中仍然顽强地吸食土壤中的养分,“话下去,长起来”,给人“一片绿色,一片荫凉”。这是用一种美妙的文学意象生动地诠释了反事实假设论证法的基本操作公式——“假如不……,而是……,那么就会……”,也就是“假如不拒绝嗟来食,而是吃下去,那么就会活下来,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将生的价值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
文章仍然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反事实假设思维,因而极大地扩展了思想视野。
教学档案:
什么是教?教是努力给学生带来可学的。“努力”是教育的态度问题。“可学的”是教的内容,即值得学的东西。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努力地给予学生值得学的东西,使被教育者真正被教育。
因此,面对一篇课文,教者要有超越它的意识,不能仅仅是说明它,让学生知道、明白,而是要有教者自己的思想带给学生。尤其是从学生的生存实践智慧方面,使之有所得,有所启发。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设计了“《鱼我所欲也》合题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令教者感慨的是,面对天津市城乡结合部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施教时,他们听课十分专注,回答问题恰中肯綮。师生对话十分顺畅,尽管是和他们不熟悉的大学老师进行讨论。夸张一点儿说,某些教者未必如学生那样敏捷而准确地回答这些哲学性的提问,比如“‘忍耻’与‘无耻’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很显然,这种情景的出现得益于“合题式教学模式”设计,这样做切中了学生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现实生存的角度来讨论课文,而不仅仅是孤立地讲解课文。“合题教学模式”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思、辨、是、非、断各个思维环节中的思维主动性。从而使文本解读走向衍生,产生新的思想。有心计的中学老师不妨把“合题教学模式”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系列化的研究,即选择若干篇富有质疑性的课文,设计好讨论话题,分类探究,总结规律,并向有关部门申报立项。这个课题的题目可叫做“‘合题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本课就算抛砖引玉性的示范吧!
安阳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