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简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谏”的文化逻辑与历史价值» 正文

简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谏”的文化逻辑与历史价值

[10-16 16:44: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55

概要:然而,君臣之间的蜜月是短暂而充满变数的,皇权的贪婪与张狂本性可以在瞬间把一次次蜜月演变成一场场喋血的恶梦,而“士”的悲哀并不在于因一再如此而如梦初醒,从此改弦更张,探索新的参政方式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而是一如既往,飞蛾扑火般地前仆后继,痴迷地吸附于日益庞大而腐朽的封建专制肌体之上,继续把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和虚幻的精神寄托之邦,无怨无悔,代代传承,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奇观。但是,这种历史状况并不代表可以否认《邹》文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不意味着可以否认邹忌对齐国所作的贡献,不能否认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和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忠君爱国情怀,以及像邹忌那样的治世能臣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至少,这样人的存在,带来的是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安定,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进步,这总要比奸雄当道,生灵涂炭强多了。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善谏”的人正以牺牲人格的方式换取自己的参政权和普通民众的生存权,这种担当,看上去可怜,实际上是可敬的,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历史的吊诡,也是中国文化逻辑的死结与悲剧。当然,《邹》文所在的《战国策》所记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夸饰和虚构的成分偏多,真实性

简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谏”的文化逻辑与历史价值,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然而,君臣之间的蜜月是短暂而充满变数的,皇权的贪婪与张狂本性可以在瞬间把一次次蜜月演变成一场场喋血的恶梦,而“士”的悲哀并不在于因一再如此而如梦初醒,从此改弦更张,探索新的参政方式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而是一如既往,飞蛾扑火般地前仆后继,痴迷地吸附于日益庞大而腐朽的封建专制肌体之上,继续把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和虚幻的精神寄托之邦,无怨无悔,代代传承,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奇观。但是,这种历史状况并不代表可以否认《邹》文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不意味着可以否认邹忌对齐国所作的贡献,不能否认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和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忠君爱国情怀,以及像邹忌那样的治世能臣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至少,这样人的存在,带来的是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安定,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进步,这总要比奸雄当道,生灵涂炭强多了。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善谏”的人正以牺牲人格的方式换取自己的参政权和普通民众的生存权,这种担当,看上去可怜,实际上是可敬的,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历史的吊诡,也是中国文化逻辑的死结与悲剧。
当然,《邹》文所在的《战国策》所记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夸饰和虚构的成分偏多,真实性与可信度也需要打折扣。但毕竟还是大体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政治纷争格局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地位与心态。因此,像邹忌那样的敢于与善于担当,像苏秦那样纵横捭阖,等等,构成了一幅风诡云谲的历史画卷,其人物行为和历史事件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它基本吻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相关元素和士大夫的精神追求。这个历史价值中积极因素,我们不能轻言抛弃。讽谏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担当了延续中华文明香火的历史重任,特别是个别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精神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彪炳史册,是我们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
但是同样,以《邹》文为代表的“讽谏”文化必然会走入历史的死胡同,一群丧失了独立人格与精神信仰的知识分子不但无法引领中国走上由普世价值引导的新生之路,有的反而成为阻挡中国历史前进的绊脚石。秦汉以降,皇权日隆,相权式微。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日益严酷,到明清时,封建专制制度登峰造极,最后轰然崩塌。这一历史进程表明,企图通过以“讽喻”形式制约皇权,以“文死谏,武死战”的悲情方式来实现士大夫们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家天下”观念的毒害和“臣妾”角色的定位,与知识分子“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本质水火不容。我们在赞叹像邹忌那样的古代士大夫的智谋、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同时,也要警惕此类文化遗产对正在转型、正在融入世界主流文明和普世价值的当代中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要警惕和旗帜鲜明地反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奴仆”心理和“臣妾”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马天喻著《“封建”考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二00六年版
2、刘梦溪 著《中国文人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J]《读书》2010年第四期
3、李贽著《史纲评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李贽著《历史上最短暂的王朝》{J} 《随笔》2008年5期
5、李贽著《论语心得》{M}  浙江文艺出版社
6、杨林著《教师进行文学教学应该强化的几个意识》{J}《中学语文》2008年第1期。
7、《古典文学名著赏识》[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8、王矫健著《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喻艺术赏析[J] 佐罗网内的《教育观察杂志》
9、李敏著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喻手法{J}《语文周报〈高中版〉》第8期
10、端木赐香(日本)著《中国文化的陷阱》[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00年版



 

黄寅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现代教学技术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