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末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事情一结束就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简评]:本文特点有四:一是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
写好叙事类和记人类记叙文的要领 (人教版高三),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
话音末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事情一结束就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简评]:
本文特点有四:一是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构思艺术。
二是多用对比和照应手法演绎文旨,萧顺妈坚信"儿子不会的",媳妇的"将信将疑",这种对流言的不同认识,与感情的深浅当然不无关系;而结尾处写事后"女人们","媳妇"的评价性语言与前文照应,也凸现出"认知事物"与"感情亲疏"的微妙关系。
三是将"抛妻弃子"之谜底在萧顺(谐音"孝顺")因战斗在抗非典一线而迟归,闪亮出时代色彩,提升了文旨的境界。
四是语言朴实,颇具乡土气息和民俗韵味。
【范文2】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简评]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
【范文3】不肯死去的心
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有了爱的延续。在我的一生之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的响亮有力呢?
朋友告诉我:他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50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着,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群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有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这时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那顿饭吃得很艰苦。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外婆之女)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捡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其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虽然,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是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简评]此篇选材很有个性,外婆的形象相当独特。作者侃侃道来,把外婆的“病状”叙写得清清楚楚,其间有好几个传神的细节。如果仅此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不幸的年老的病人,但结尾处一下子奇峰飞降,将人物的心内景观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永远不死的伟大的母亲的心!
写记叙文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多写,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写作要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南省长沙市21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冯力文)
冯力文
上一页 [1] [2] [3] [4]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