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女生读:“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后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体会,来感知其它段落的层次。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样读出层次来。(有同学在思索,有同学在小声议论)好,试一试。女生读第一个层次,男生读第二个层次。女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男生读: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师:第四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第一个层次,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第二个层次。生1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齐读: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
朗读教学之我见 (粤教版七年级必修一),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女生读:“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国际
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后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体会,来感知其它段落的层次。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样读出层次来。(有同学在思索,有同学在小声议论)
好,试一试。女生读第一个层次,男生读第二个层次。
女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男生读: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师:第四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第一个层次,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第二个层次。
生1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齐读: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师:我们刚读的三个段落都是先叙后议。通过前面这个步骤的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写法—-叙议结合。叙是基础,再通过议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过概括对课文的内容加以浓缩,吸收其精华。
在朗读中带出分析,在朗读中让同学们不但动口,更要动脑,在朗读中让学生进行揣摩体味,这就是教学设计艺术所带来的艺术氛围。以上我是从两个方面结合不同文体的文章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那么在朗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呢?这一点大纲中有明确要求,
就是要从从吐字发音、停顿、感情基调等方面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指导。我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分清重音、停顿与语调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多媒体举例)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一般地说,中学生朗读应该慢一些,读慢了就能注意“咬”准字音。一句话中有若干个音节,“这些音节成串连续发出,叫做‘语流’。语流中间必须有被人听得出来的音界(音节与音节间的界限)” 读慢些听众才能分得清音节间的界限。如在教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一诗时,应明确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朗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朗读的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在朗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多媒体)应注意体现出一种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再如朗读冰心《谈生命》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学生掌握技巧后,读起来就更自然,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多媒体)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训练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要向学生讲明常用的标点符合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迸发的语感关系。
(二)感情基调的把握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让他们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在朗读一篇课文前,要先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 如在朗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余光中《乡愁》一诗时,应指导学生注意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从而在这首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中体会到海外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
“一部作品,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听众新的反响,使其从物质形式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在朗读训练的初始阶段,为了避免学生朗读的盲目性,我市采取了这样一个评价标准,
课堂朗读评价的一般标准
类别 发音 重音 停顿 语速语调 节奏 情感 领悟程度 整体感受 总分
分值 2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2 1分 10分
得分
扣分
理由
优点
说明①“发音”侧重于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分的分值意在告诉学生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②“重音”侧重于传达重要信息和表达特定情感的词语。只强调“信息”和“情感”的意图是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揣摩作者情感,通过朗读逐渐对文本有所领悟;
③“停顿”侧重于话语的组织结构和语义结构,也就是不念破句,其次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应把握好语法停顿的一般规律:句号、问号、叹号 > 分号、冒号 > 逗号 > 顿号,后一点不做太高要求,只要能基本听出句号与逗号文言文的朗读中应更加注重
④“语速语调”侧重于同文本表达内容的吻合,它们的对应关系一般表现为(见下表):
语速语调 快速平调 慢速平调 中速降调 慢速降调 快速升调 中速升调 慢速升调
表达内容 冷淡 庄严、沉痛 直陈 坚定、确信 反诘 测度、不确信 鼓动
此项内容不宜做太高要求,只要能基本符合就可以了,意在通过不断训练,形成语感;
⑤节奏主要凭借语速、重音、停顿等语音表现,有序和谐地组合而成,由于前面已有语速、重音、停顿的评价项目,故“节奏”项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练程度,能做到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地读完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⑥“情感”主要侧重于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能读出作者或悲伤或欢快等感情,这一点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通过朗读文本渐次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最终理解文本内涵,得到情感的熏陶;
⑦“领悟程度”侧重于朗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是否读出了作者写作的本意,这一点是关键和重点,也是我们评价的主要目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而理解文本;
⑧“整体感受”是对学生朗读的宏观评价,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本项主要侧重于朗读者的情绪是否饱满,是否引起了评价者感情的共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