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新教材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妇女形象,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中国妇女形象体系。她们的性格差异与成因、与当今职业女性的比较、作者的不同表现技巧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综合性的延续拓展和品味研究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以自我鉴赏的感受着手,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切入,认识作者如何将特有的景致和自身的感情结合,如何构筑起富有人生意蕴的审美对象和言情述怀的“特区”,体味作品的“文外曲致”,并由点向面拓展,感受作品里物象选择所形成的民族文化意蕴,特别是文人进退仕隐追求中的传统心态和指导思想,从而发展学生自我探讨研究能力和习惯。 除了综合性的探讨外,还可以进行个例的探讨研究。如学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多向的拓展:苏轼的豪放词有哪些,与别的豪放派词人有何异同?苏轼词有什么艺术特点和意义?苏轼面对赤壁之战的历史故垒,在模山范水之际,在与“客”的问答中,在对“变”与“不变”的阐释里,心中的郁结是什么?苏轼的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有否联系,为什么?……再如,古代文人面对晨曦、黄昏、日落、月圆、暮春
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谈高中语文教学 (人教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新教材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妇女形象,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中国妇女形象体系。她们的性格差异与成因、与当今职业女性的比较、作者的不同表现技巧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综合性的延续拓展和品味研究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以自我鉴赏的感受着手,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切入,认识作者如何将特有的景致和自身的感情结合,如何构筑起富有人生意蕴的审美对象和言情述怀的“特区”,体味作品的“文外曲致”,并由点向面拓展,感受作品里物象选择所形成的民族文化意蕴,特别是文人进退仕隐追求中的传统心态和指导思想,从而发展学生自我探讨研究能力和习惯。
除了综合性的探讨外,还可以进行个例的探讨研究。如学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多向的拓展:苏轼的豪放词有哪些,与别的豪放派词人有何异同?苏轼词有什么艺术特点和意义?苏轼面对赤壁之战的历史故垒,在模山范水之际,在与“客”的问答中,在对“变”与“不变”的阐释里,心中的郁结是什么?苏轼的性格形成与家庭教育有否联系,为什么?……再如,古代文人面对晨曦、黄昏、日落、月圆、暮春、深秋、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都会呈现出日暮黄昏的“时间病”,伤春悲秋的“季节病”,临江戏水的“亲水癖”,以及登高望远的“追思病”,等等。这些情绪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习惯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某一作品的某一种物象去阅读、摘抄、体味某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再拓展到其他作者的相关作品,以求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如学生熟知的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从词中水的意象——愁如水浩瀚无边、源源不断、翻腾不已,……再拓展到其他作者关于水或与水相连的物的描写,去感受文学作品的亲水表现的意蕴——或美好年华消逝如水东流不逆转;或朝代兴废更替也如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或儿女情思柔婉委曲如流水;或人生短促而江水长流自然永恒的巨大反差……这都构筑起柔美的意境,无不是作者生命意识(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审美情趣(寓情于景物)和文人传统心态(渴望积极用世、施展才华、人生美满而不得的苦恼)的写照。
另外,还可进行一些现代作品的变式训练——续写、改写、扩写,改变文体写作、作家作品的比较阅读分析,等等,让学生的思维探究走向深而广。
显然,立足于教材中的篇目,注重课外的延续和拓展,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寻求相关信息,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呈现辐射状态,慢慢地其学习方法就带有明显的探讨研究性,并具有处理相关信息的素养和技能,获得深厚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就能在“想学”的自我愿望下实现进一步的“会学”,会建构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会审美感知,积累知识和文化素养,最后走向持续发展的“能学”,能发现认识作品的理趣情致,创作性地感受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对生活的审视,体验作品中的真善美对人心灵的震撼,并在感知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品格。这些,正是工具性人文性高度整合的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知识——审美——人文——创新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整合,是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素养的得力方法,是学生能自我持续发展,获得语文教学效果和达成教学目的的有效举措,是带来语文教学新面貌的有效手段。
2.高中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知识——审美——人文——创新发展”的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文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就是要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感受文学原着。……我们认为文学教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条件就是要热爱语言,感受语言的美。”
语文教学首先是致力于民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母语教学,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区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就是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品中提供的审美内容。因此,言语素质和能力成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先决条件。高中语文教学的能力点就是从揣摩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开始,在感知的基础上,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作者思路和感情,从而掌握表达的技巧,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追忆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