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注释】 (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评析】女,同汝。为,当学习讲。孔子问他的儿子伯鱼:“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诗经有十五国风,首为周南的诗,计有关雎等十一篇,次为召南的诗,计有鹊巢等十四篇,然后是其他诸国之风。据毛诗序及注疏说,周是周公,召是召公,南是周召二公所分得的采邑,其地在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即今陕西岐山以南,称为南国,二公将文王的教化自北方施行到南方,在这南方二地采得的诗,分别名称为周南、召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墙面,是面墙的倒装语,人若不学周南、召南,他就好像面正对墙而立,眼睛被墙障碍,无所见识,不能办事。马融注:“周南、召南,国风之始,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三纲之首,王教之端,故人而不为,如向墙而立。”三纲是白虎通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这三者是人伦的纲常。三纲开始于夫妇,如周易序卦传说:
孔子: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注释】 (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评析】女,同汝。为,当学习讲。孔子问他的儿子伯鱼:“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诗经有十五国风,首为周南的诗,计有关雎等十一篇,次为召南的诗,计有鹊巢等十四篇,然后是其他诸国之风。据毛诗序及注疏说,周是周公,召是召公,南是周召二公所分得的采邑,其地在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即今陕西岐山以南,称为南国,二公将文王的教化自北方施行到南方,在这南方二地采得的诗,分别名称为周南、召南。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墙面,是面墙的倒装语,人若不学周南、召南,他就好像面正对墙而立,眼睛被墙障碍,无所见识,不能办事。
马融注:“周南、召南,国风之始,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三纲之首,王教之端,故人而不为,如向墙而立。”三纲是白虎通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这三者是人伦的纲常。三纲开始于夫妇,如周易序卦传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所以马氏此注以夫妇为三纲之首。夫妇这一纲既为重要,则必须正常不乱,以为家庭、社会安定的基础,所以先王教化以夫妇为开端。据毛诗序说,国风里的诗有正风与变风的不同,周南、召南讲夫妇之道的诗篇最多,可以风天下,正夫妇,称为正风,实道人伦教化之本,普通人不学,不能齐家,为人君者不学,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告诉伯鱼,不能不学。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评析】孔子用反问语气说明,礼不仅指玉帛而言,乐不仅指钟鼓而言。玉帛是礼物,钟鼓是乐器,赠礼物,鸣钟鼓,不是礼乐之本。礼乐的本义在敬在和。礼以敬为重,玉帛是礼的文饰,只用来表达敬意而已。乐主于和,钟鼓只是乐器而已。当时所谓礼乐,是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所以孔子正言其义。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