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高中语文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人教版)» 正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人教版)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45

概要: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选读。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为1个小专题,《老子》为1个小专题,《庄子》为5个小专题,《墨子》为3个小专题,《韩非子》为2个小专题,共13个小专题。也就是说,《论语》和《孟子》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3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74页。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另外,“对于未列入的部分子书,比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可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关性编入‘思考和练习’中”。(三)必须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最为后人推重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孟子和宋代程颐的有关论述。1、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1)《孟子•万章上》:“说诗者

高中语文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人教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选读。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为1个小专题,《老子》为1个小专题,《庄子》为5个小专题,《墨子》为3个小专题,《韩非子》为2个小专题,共13个小专题。也就是说,《论语》和《孟子》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3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74页。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另外,“对于未列入的部分子书,比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可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关性编入‘思考和练习’中”。
(三)必须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最为后人推重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孟子和宋代程颐的有关论述。
1、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预先猜度)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孟子的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研读经典著作。
(2)《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谱会笺序》)
同样,我们阅读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这种“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2、程颐论“读论语孟子法”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较为系统的总结了自己读经典著作的经验
(1)阅读经典应以“论语孟子为本”。
程子指出:“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程子进一步指出:“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2)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论》《孟》,效果不同。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避免前两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读了全然无事”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程子反复告戒后来的读书人:“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这种“读了”却“便是不曾读”的状况。
(3)和孟子一样要求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地把握经典著作
强调要“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读书中必须思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知人论世”。
(4)要想全面理解,不应只读节选部分。
有人曾经问程颐:“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 程子回答说:“固是好,但终是不浃(jiā)洽(深入沾润;遍及。此处应为理解深透)耳。”所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深入阅读,是本教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要求由浅入深仔细理会,可分如下步骤:①“看文字,先晓文意”,这是阅读经典的基础一步,因为“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②然后“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6)特别强调“以意逆志”。更为重要的是,程颐给出了“以意逆志”的具体方法:程子指出:“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也就是说,所谓“深求玩味”,就是指“将圣人言语切己”,
“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和自己直接联系起来,切不可书是书,我是我,以至成为“读了全然无事者”“学论语而不知论语”。
不管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程教材编辑者的意图,还是历代哲人的阅读经验,都明确的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特别是文化经典,切不可照本宣科,只重视字句的疏通和诵读,以至“读《论语》不知《论语》”,必须在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握其要旨和精髓。切不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或因循守旧,以现成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究;或在没有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茫然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讨论,最终东拉西扯,无所归依;外表热闹,却没有真正的思考,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切不可以为是选修课,就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高中《思想政治》③必修部分《文化生活》以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为视角,介绍了孔子;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里程》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分两课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在本教材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和相关学科的学科渗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实实在在提高教学效率。
(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比如本教材的《论语》选读部分,就可以参考广东版教材《论语》选读。
(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以上六个方面决定了本教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