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三,要抓紧德育课程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一点是切实加强学校德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德育虽为“五育”之首,但实际上它在学校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看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被动位置。同时,大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且在各教育阶段的衔接上又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整体构建与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学校德育体系,不仅是当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承担了“九五”规划国家级德育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人员本着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历时三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课题组已研制出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由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共十九本,并已成功完成了两轮实验。为了彻底扭转“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手段的局面,着重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立素质教育评价模式,该课题组还研究编制了一套由小学到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的《成长册》。《成长册》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和个性特征、创新
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人教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三,要抓紧德育课程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一点是切实加强学校德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德育虽为“五育”之首,但实际上它在学校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看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被动位置。同时,大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且在各教育阶段的衔接上又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整体构建与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学校德育体系,不仅是当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承担了“九五”规划国家级德育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人员本着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历时三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课题组已研制出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由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共十九本,并已成功完成了两轮实验。为了彻底扭转“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手段的局面,着重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立素质教育评价模式,该课题组还研究编制了一套由小学到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的《成长册》。《成长册》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和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育能力等八个方面,引导学生成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人,而且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家长关心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在信息化和技术化的时代中我们培养的人才也要有个性和特点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只有题海战术才能出成绩。那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是我们现在要特别重视的。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高建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时,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个陈旧的话题。几十年来翻来覆去的减负,减负令就下达了一百多次。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个沉重的话题。越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孩子们都像农民一样辛苦;教师正成为精疲力竭的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个奢望的话题。课程改革或者称为终结性的课程改革,充满期待能毕全功于一役的改革,有像以前的改革一样有成为一个贬义词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轻松欢快地学习只能在暂短地睡梦中享受。天还未亮就匆匆地去上早自习。
不仅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松的、从容的休息,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的压力和倦怠感。最为严重的是减负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相互冲突。江苏省南京市是全国素质教育做得较好的地区,今年的高考在全省却排名倒数第一。就是说,减负与提高成绩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还要不要减轻学生负担,而是反思减负的障碍究竟在什么地方,减负的出路何在?
笔者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至今还没人质疑过的依赖施加压力进行强化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潜意识理论就是“压力变动力”。也就是总是通过施加的压力(包括施加作业量的压力,施加课时量的压力,施加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民间的说法就是“不打不成材”。解放前的老师有体罚学生的权利,尽管解放后这种特权被剥夺了,潜意识里的特权没有被清除。就是教师还有整治学生的权利。
全社会都认同教育就是给学生施加压力,所以,种种施加压力的手段,只要不被媒体闹得纷纷扬扬,都默认是合理的。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都迫使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施加压力,必然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当然教师本身的工作负担也必然增加。
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一切减负措施无非是剥夺教师施加压力的部分权利,如最近上海的减负措施,命令学校停止期中考试就是剥夺学校通过考试向学生施加压力的部分权利。不准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就是剥夺教师通过公布考试分数向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的权利。
施加压力是目前唯一提高学生成绩的途径,所以,一切减负措施必然影响考试成绩。
这就是江苏省南京市虽然是全国素质教育做得较好的地区,但是今年的高考在全省却排名倒数第一的原因。
给学生减负与提高学生成绩相互冲突,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新的课程改革一开始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喜悦、冲动和激情,不但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旧词,甚至仍然有像以前的改革一样其结果也一样令人失望。”
造成课程改革尴尬局面的原因也是如此。不合时宜地企图用西方的自由宽松的教育模式替代固守于计划经济模式的中国教育。
集权统一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潜意识,我们缺乏西方的民主意识,缺乏西方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如果真将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基层学校,学校领导将像从小被大人领着走路的孩子,一旦大人撒手不管,自己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重蹈改革后国营企业领导的覆辙。
减负也好,教育改革也好,必须否定施加压力进行强化的思维模式。这是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唯一出路。要想实现朱教授的理想境界,把学校办成“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办成“教师实现理想发展的理想舞台”,把不同智力水平,都把他们还原为“人”,就必须否定一个旧认识,还必须有新的能够替代的新理论。这叫先立后破。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除了师范专业的教授们还在有滋有味地讲解着,并不被教师们看好,即使是新的师范专业毕业学生,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当毕业后走上讲台时,这不理论就被抛到一边去了。因为无法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问题在哪里?
所以,各有关方面应该对学生作业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该留的作业,坚持留,没有实际效果的作业,尽量减少,把老师、学生、家长都解放出来,大家都以务实的精神来研究怎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符合成长规律的人才。
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极端的重要性。而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减负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现在因为应试教育而造成文化知识教学挤占了音、体、美、劳教育的作法,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他们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再只是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