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在议论、说明型文章中,概念联系表现为概念内涵之间的直接联系。在《“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 一文中,“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在概念内涵上,二者有共同的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形式的符号载体”。因此,可以形成时间上的衔接延续的联系。没有这种内涵上的部分的关联,就不存在这种联系概念的可能。一般来说,对多个概念要注重综合分析。譬如,对三个概念的分析就应兼顾到第三者,不能只及两者,更不能只当作一个概念看待。例如“自卑、自负、自强”应侧重于“自强”,“空想、理想、实干” 则应侧重于“实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概念联想法的两种形式是,解析概念和联系概念。在目的不同的不同类型文章中,这两种形式具体的表现不同。文章是否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形式的运用情况如何。 三 能力训练
高中联想和想像训练一(续),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在议论、说明型文章中,概念联系表现为概念内涵之间的直接联系。在《“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 一文中,“甲骨文” 同“微缩图书”,在概念内涵上,二者有共同的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形式的符号载体”。因此,可以形成时间上的衔接延续的联系。没有这种内涵上的部分的关联,就不存在这种联系概念的可能。一般来说,对多个概念要注重综合分析。譬如,对三个概念的分析就应兼顾到第三者,不能只及两者,更不能只当作一个概念看待。例如“自卑、自负、自强”应侧重于“自强”,“空想、理想、实干” 则应侧重于“实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概念联想法的两种形式是,解析概念和联系概念。在目的不同的不同类型文章中,这两种形式具体的表现不同。文章是否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形式的运用情况如何。
三 能力训练
1. 找出“天空”和“茶”之间的联系。
提示 : 可分四步将两者联系起来,天空----大地----水----喝----茶。
2. 先思考一下灯泡的特性,然后与其特性相联系,联想一下各种不同椅子的设计。
提示:球型椅子,玻璃椅子,螺旋式插入式椅子,电动椅子等。
3. 以《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为例,讲讲作者是怎样用“图现法”解析概念的.
提示: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是怀念痛悼五位革命文学青年的感情。而“痛悼”
的概念是带有鲁迅先生个人色彩(有如战士的化悲痛为力量的特点)和具体的特定背景(白色恐怖下,五位革命文学青年被杀等),这些都是包含在“痛悼”的内涵之中的。鲁迅先生要用文字表达这样一个概念,便要将这个概念的复杂内涵具体化、形象化地解析出来。于是就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情境(如柔石和他人一同走路的情景)和带有鲁迅先生个人感情色彩的画面,并且在这画面中还有突出的具体事物(如裴多斐的诗),这些特定的情境和带有个人色彩的画面连缀起来就形成对“痛悼”的概念内涵形象的解析。这就是“图现”的思维运用形式
4.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背影》为例,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用“图现法”来解析“背影”的。
提示:《背影》是一篇著名的叙事抒情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作
者图现解析概念的思维形式。其实,朱自清先生要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他对父亲的“爱和思念”,但“爱”和“思念”这两个概念中夹杂了大量个人的感受和具体的内容,,如这个“爱”的表现形式,这个“爱”的特定的背景等等。在解析这个概念时,要用具体的、形象化的方式表达,所以朱先生的思维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一些带有个人感情、感受色彩的画面,而这些连缀起来的内容,事实上也就充分表述了朱自清先生独特的中国式的父子之爱。
5. 根据下面的材料, 联系生活实际和切身感受, 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
材料: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化为雾、雨、雪,凝结为晶莹的冰,干变万化而又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6.运用本章 [训练指导] 介绍的知识 , 评析下面这则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
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 树木•森林•气候
——谈
提示 : 这个题目既规定了标题,也提供了供考生思考的材料,兼具两个题
型的特点,因此有可能兼有两种题型的限制性。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作文题目,正是因为它在历届高考试题中是限制性最强的一个。又是一个典型的概念关系作文题目.题目的限制性在于它不仅规定了作文内容的范围,而且基本上规定了联想的步骤和写法 。前者限定必须写当前的现实生活,后者至少有下面几方面的限定:
首先,需要把握题目概念间的类比关系。就是说,考生必须进行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的类比联想。其次,需要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思维层次。
题目所提供的思维层次比较多:“树木”和“森林”是一层,它们之间是个体(或少数个体的组合)与群体的关系;“森林”和“气候”又是一层、它们之间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它们当中的一方又因另一方而变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试题规定了正标题(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又要求考生自拟副题(一种社会现象)。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它作者的构思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作者必须以正标题的比喻为依据进行类比说理,而且注意与正标题的比喻呼应,使比喻贯穿全篇。这就是题目要求的写法上的特点。这样看来,上面介绍的作文题可谓限制性极强,给人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党。
7.运用本章 [训练指导] 介绍的知识, 分析下面几个概念关系题.
(1)进与退
提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经常面临着进与退的选择,每次选择,都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文章可从身边的事例谈起,如组织义务劳动,有些人争先恐后地去了,有的人却以各种借口退了下来。分房子、提工资有的人想到更困难的同志,有的人却大吵大闹。
本文写作中可由具体事例引出议论,阐明两种不同行为的思想根源,并可更深入地探讨这种思想根源的产生原因。同学们在写时可参照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的写法,用具体的事例增强理论批驳的力度。
(2)清流与活源
提示:写作本题时,同学们首先要找出清流与活源的类比点,探讨清楚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因果关系。
可以用对该题目中打比方事物内涵的分析,将现实中选择的事物紧扣类比点一一对照。在文艺创作中,现实生活是写作之“源”,文艺作品是创作之“流”;深入生活取得“活源”,写出的好作品才是“清流”。由此,进一步对照辩证关系: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写作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两组:一是有“源”才有“流”,一是有“活”才能“清”,这两种关系一定要把握好。
(3)得与失
提示:像《得与失》这样的题目,乍一入目,总觉是成年或老年人思考的问题,青年人似乎嫌早了些。俗话说,青年前瞻,老年后看;前者从奋力拼搏中得到追求的满足,后者在回顾中得到慰藉。
习作者应分清“得与失”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这两者的关系应是辩证的:“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文章可界定在从青年或老年的角度,也可界定于为官的得失,题目所限定的范围比较宽泛。写作时注意议论要明确而深刻,能给人以启迪,重在一个中心点,不能界定于多个角度。
(4)原则与情义
提示:“原则与情义”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怎样处理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原则是约束人的准则,而中国人有着一种重情义轻原则的传统。本文可由身边的例子或报刊上的典型事例切入,引发感想,巧妙设疑,然后自然联想到原则与情义的深刻关系。
主体部分可从封建统治者的原则谈起,辅以人们的评价,再举出具体的古今事例,从而呼唤原则与法制。
文章在选材上宜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在构思上严谨巧妙。论证时要注意选例典型,说理中肯,表现中学生关注生活、勇于思考的精神。
8.按照概念联想法的要求,以《“羡慕”小议》为题,列出写作提纲。
9。找出“高山”和“烟囱”之间的内在联系。
10.按照“图现概念”的要求, 以《水的联想》为题,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从有水便有渡——有山便有路——有困难就有解决它的办法;
从水的功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于治理国家
从水平如镜——做政治思想工作要一碗水端平
从水滴石穿——想到艰苦创业、学业的增进,务必有此种穿石精神。
(训练一完,训练二待续)
作者邮箱: chenzhongfu@126.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