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内化能力一切课堂,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④美国教育家希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⑤而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⑥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人类社会正走向一个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首创精神,以智能和知识为核心的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中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在将来为国为社会服务呢?很明显,不能只满足于掌握知识,因为书是读不完的。“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重要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注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过程。通过教师的徒手课,学生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发展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帮助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是这个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徒手课,因为调动了学习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就无形地把知识渐渐地内化成为了一种能
空手上课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内化能力
一切课堂,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④美国教育家希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⑤而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⑥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人类社会正走向一个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首创精神,以智能和知识为核心的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中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在将来为国为社会服务呢?很明显,不能只满足于掌握知识,因为书是读不完的。“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重要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注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过程。通过教师的徒手课,学生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发展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帮助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是这个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徒手课,因为调动了学习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就无形地把知识渐渐地内化成为了一种能力。
比如,当我的徒手课上到《祝福》里写鲁四老爷书房时,我说鲁四老爷书房里只有半副对联,道——
生:“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平时就快言快语之学生抢先高声道)
师:对。我们先不管作者故意隐去下联的安排。我们来补写补写下联看看,看看我们补写的下联是否和原下联一样或接近。根据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抛开课文,独立徒手地写一个下联。(几分钟后)
生:“假面假孔对待祥林”。(众大笑,并引起其他同学的表现欲)
生:“可恶谬种还是可恶”。(众笑)
生:“封建卫道顽固腐朽”。
生:“为人刻薄顽固守旧”。
生:“虚伪君子道貌岸然”。
生:“礼教固守厌弃寡妇”。(众大笑)
生:“诗书饱读性格稳重”。
……
师:虽然同学们对得千奇百怪,甚至驴头马嘴,但是我赞赏同学们大胆出笔的勇气。最后明示下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生:?……
师:作者何以故意让其脱落,这与下联的内容有关吗?
生:有。(生齐声)
师:鲁四老爷“品节详明”吗?
生:不详明。(生齐声)
师:有“品节”吗?
生:没有。(生齐声)
师:“德性坚定”吗?
生:不坚定。(生齐声)
师:有“德性” 吗?
生:毫无“德行”。(生齐声)
师:鲁四老爷配谈这些吗?
生:不配!(雷鸣般的生齐声)
师:明白了为什么要隐去下联的用意了吗?
生:啊,我明白了!这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巧妙安排。(快言快语之学生)
生:下联说的内容,鲁四老爷就根本不配谈,所以作者让其脱落,就更有力地揭露、讽刺了这个人物。
生:鲁四老爷自我标榜所谓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其实,根本不配谈这些。脱落下联的细节设置,既见出作者技巧的高明,更惟妙惟肖地暴露出鲁四老爷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和嘴脸。
生:我完全赞同这些理解。但我觉得还不止这些,通过这个细节的设置,鲁迅先生不只是要暴露鲁四老爷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和嘴脸,我觉得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揭示: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就是有像鲁四老爷这样的人在顽固地维护着,才更严酷地钳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难怪祥林嫂注定要走向死亡,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祥林嫂就是被他们吃掉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都“挂”在他们的嘴巴边上。鲁迅先生的这根笔,真是神奇。我非常地爱读先生的文章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对,理解得非常深刻。鲁迅先生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所写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在浅层次上理解得透的,都必须深刻地发掘才能更深地领会。希望同学们更多地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多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我们的思想必有砥砺,对我们的文笔必能增华……
教师的一节徒手课,不在于学到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对文意和主旨的理解、领悟,在于从作者那里能否学到或借鉴到构思成文的技巧或手法。也通过要求学生徒手拟写下联的活动,不但激活了一节平淡无奇的课,锻炼了同学们动手的能力,而且使同学们对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挖掘和理解,增强了内化了同学们自我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语文课最需要牵引和诱发的就是这种能力。这种探索式的课堂教学,看似局限于某一点,其实它可以产生极大的张力,真正地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可以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①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月版)
②清·童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三》(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③朱自清:《论诗学门径》(《朱自清文集》第二卷,第470页)
④达尔文:《人和动物的表情》(长城出版社,2000年7月版)
⑤美·希鲁巴克:《教育的艺术简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⑥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73页)
作者邮箱: lifubu5462@163.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