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这样说来,如果我们能不怀偏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那么,所谓“说明文”,其实是一种因了某位权威专家的意见生造出来,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文体。当然,当初语文教学权威做如此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的需要,初衷自然并不错,问题是做这样的划分,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弊端,那么消除由此而产生的弊端也就势在必行,为何非抱残守缺不可,而且已经浪费了我们好几代人的宝贵光阴,因此,应该让“说明文”这个概念退出中学语文教学了。有一点必须说明,真正的“科技作品”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创性的,即科学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一类是科普作品,是对别人的原创性知识的嫁接。请读者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判断它属于“说明文”还是其他文体: 孩子们的“烦恼”,主要来自我们的教育,来自家长和教师以及来自他们自身。一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曾问到“你生活中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有19%的孩子列举的内容与父母有关。有几个数字很耐人寻味:分别有81.9%和89.3%的同学说“爸爸很爱我”、“妈妈很爱我”,可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妈妈很理解我’的分别只有36.6%和48.2%。从孩子对家庭的消极体验
说明文——一种并不存在的文体,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这样说来,如果我们能不怀偏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那么,所谓“说明文”,其实是一种因了某位权威专家的意见生造出来,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文体。当然,当初语文教学权威做如此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的需要,初衷自然并不错,问题是做这样的划分,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弊端,那么消除由此而产生的弊端也就势在必行,为何非抱残守缺不可,而且已经浪费了我们好几代人的宝贵光阴,因此,应该让“说明文”这个概念退出中学语文教学了。
有一点必须说明,真正的“科技作品”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创性的,即科学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一类是科普作品,是对别人的原创性知识的嫁接。请读者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判断它属于“说明文”还是其他文体:
孩子们的“烦恼”,主要来自我们的教育,来自家长和教师以及来自他们自身。一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曾问到“你生活中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有19%的孩子列举的内容与父母有关。有几个数字很耐人寻味:分别有81.9%和89.3%的同学说“爸爸很爱我”、“妈妈很爱我”,可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妈妈很理解我’的分别只有36.6%和48.2%。从孩子对家庭的消极体验中,可以看到父母教育能力的缺陷给孩子带来了烦恼。
根据我在网上和周围老师中的抽样调查,所有语文教师都一致认为第一句是论点,后面是用说明来作论据。但事实上这段话来自一份原创性调查报告,是在分析和论述。文章通过引用别人的分析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绝对不是说明。由此可见,科学论文由于要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因,语言风格上就是需要这样“平实、质朴、准确、简明,表达要有条理”,看起来就很像我们说的“说明”。人们错把分析论说当成了说明,这也难怪,因为说明和说明文的概念本来就含混不清。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的“科技作品”应该多指后一类文本。这类“科技作品”介绍的知识虽然不是作者原创的,但未必人人都知道和会赞同,所以在写作时还是必须通过论证进行说服,通过论说使人们能接受,所以仍然要有用逻辑思维加以论证的过程。比如权威总是这样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数学》和《科学》等的教科书就是最好的说明文体,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以《数学》教科书为例,虽然书中所讲的知识都不是原创的,但学生是不知道的,是要学习的,为了让人信服,你必须有加以论证的过程。期间论证定理论证公式,没有一样少得了论证,否则怎样体现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呢?岂能轻率地说《数学》等的教科书中的语言用的就是“说明”语体?这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思想,而科学最需要的就是逻辑思维严密的论证。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叙述科学知识(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文”用论说文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也许更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提高和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像《故宫博物院》《景泰蓝的制作》这类介绍某一事物(事物性说明文)的作品,如果当成记叙文来学习,学生也将能更快地掌握和运用。
所以,如果让所谓的“说明文”概念和臆造的阅读方法寿终正寝,将是语文教学之福。
引注和参考文选:
①《语文知识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8月第1版。
②徐江《语文问题说——三续“另一种声音”》,《语文学习》2004年第9期。
作者邮箱: 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