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对话:从独语走向喧哗——语文阅读教学沉思录(二)» 正文

对话:从独语走向喧哗——语文阅读教学沉思录(二)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69

概要:三、生活策略。语文学习中的生活断裂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一跨入校门、一坐进教室,相遇的就是知识、训练、考卷,而相关生活的种种感受体验、情感思考,似乎与学习毫无关系。对生活的隔绝,使得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着完整的生命全息的人也不复存在,这一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恰是致命的缺憾,因为,语言文学本真就是关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离开了二者,语言文学也就没有了魂灵,无从创作,也无从理解。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是一潭“活”水,才有可能为学生所愿学、乐学、善学。四、审美策略。从对言语文字的形式感知开始,有力“击活”学生包括想象、情感、理解、顿悟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心理要素,来丰富而细致地读解“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形象、言语情感和言语意味等,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并运用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对阅读教学的诸多篇目,还它们以文学性、艺术性,并借此充分展开艺术与审美的文本对话尤显重要。五、言语策略。“文本”的潜主体个人经验转化为类经验,起载体作用的是语言,而对“文本”的读解,将类经验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依靠的也是主体的言语化,或者说,经验转化的过程

对话:从独语走向喧哗——语文阅读教学沉思录(二),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三、生活策略。语文学习中的生活断裂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一跨入校门、一坐进教室,相遇的就是知识、训练、考卷,而相关生活的种种感受体验、情感思考,似乎与学习毫无关系。对生活的隔绝,使得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着完整的生命全息的人也不复存在,这一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恰是致命的缺憾,因为,语言文学本真就是关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离开了二者,语言文学也就没有了魂灵,无从创作,也无从理解。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是一潭“活”水,才有可能为学生所愿学、乐学、善学。

四、审美策略。从对言语文字的形式感知开始,有力“击活”学生包括想象、情感、理解、顿悟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心理要素,来丰富而细致地读解“文本”的言语形式、言语形象、言语情感和言语意味等,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并运用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对阅读教学的诸多篇目,还它们以文学性、艺术性,并借此充分展开艺术与审美的文本对话尤显重要。

五、言语策略。“文本”的潜主体个人经验转化为类经验,起载体作用的是语言,而对“文本”的读解,将类经验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依靠的也是主体的言语化,或者说,经验转化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得一种言语能力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言语的学习。言语教学的是否有效,始终是一个须充分关注并切实解决的问题。所谓“言语有效性”,我以为可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方面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言语形式对经验传达的文学效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言语诉说的方式(书面的或口头的),来阐释“文本”的自我理解,看看其言语表达真诚、准确与否,看看他们是否真的拥有了“自己”的语言。

六、话题阅读教学策略。话题阅读教学是指师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共同选择、确立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去搜集信息,阅读文本,自主探究,之后师生就阅读探究的成果展开对话,切磋交流,最后形成新认识、新见解的一种阅读活动。实施话题阅读教学是实现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延伸。在话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达到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话题阅读教学中,师生共同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人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这就为实现对话式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话题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确立话题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对话交流,相互切磋形成认识,拓展运用。

从形式上看,我们发觉对话式阅读确实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气,学生已经有权利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互动局面逐渐形成,思想碰撞成为可能,语文的本质被解放。但是,对话理论在教育乃至阅读教学领域的移植还需要澄清许多关键性的学理问题。比如说,对话的终极是什么?怎样在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对话需要控制吗?教师的权威被解除后,阅读是否需要评价和验证?

笔者一直在关注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线索,我将阅读理论的三个重大事件称为阅读的革命,那就是接受主义取代文本主义、对话理论对接受主义的改造以及近年刚出现的建构主义。文本主义倡导阅读就是对作者写成的文本的正确解释。阅读活动就是寻找作者的本意,对作品唯一正确的理解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接受主义则认为,文本是作者、作品、读者、社会等诸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它远比作者的写作意图复杂得多,所以,文本一旦写成,其意义已经被丰富化了,阅读就是要找到那个最可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意思,个体阅读必须逼近群体阅读。对话理论刷新了一切,它认为,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对话中得以实现,阅读就是多重对话,意义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话的参与过程。建构主义又进了一大步,他们公然宣称,文本一形成,作者死了,文本的价值只存在阅读中,文本的意义是在阅读中不断建构的,它并不明晰和确定。也因此,有理论家认为,我们的阅读学走的一条路径是:解释---结构---解构---建构。而我们现在正是走在解构的路上,“解构”,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消解所谓阅读结构,打破一切模式,让阅读成为自由的精神活动。这是一个“破”的过程,先前建立的阅读规范成为批判的对象。这一点,也许正与语文的命运类似,李镇西有一本书,名字叫《从批判走向建设》,当旧的语文教学观念被口诛笔伐后,我们解了气,可是,当我们把旧有的理论建筑推翻、打碎后,我们迫切地就需要建立新的理论建筑。

对话理论的功绩在于第一次重视了读者个体的阅读感受,并把它凸显了出来,而教师的阅读感受退居到次席。这也许正是从文本到人本的进步。但是,我们还缺少许多实践的经验,“一言堂”成为“众议堂”后,阅读是否还需要评价的标准?当对话重建阅读的意义时,允不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戏说乾隆”式的再创造?是否还需要尊重文本的原义,尊重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当课堂热闹起来,变得有些喧哗,我们还需要思考。







[ 李国栋,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近30篇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

通联地址:四川成都郫县一中语文组 611730 电话:02889195500]



作者邮箱: l.g.donne@163.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建构主义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沉思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