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正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43

概要:结合到具体教学中,可以再现文境,诱发情愫。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情感如能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还可以借助诵读,感知情愫。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滕王阁序》、《前赤壁赋》这类写景抒情的名家名作,其文绘声绘色,传情传形,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它的语言犹如一杯美酒,甜美浓烈,耐人寻味。课堂上,完全可以借助朗读、听录音、范读、自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获取美感,陶冶情操。 同时,课堂结构要改变,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教师要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高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等等健康的情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结合到具体教学中,可以再现文境,诱发情愫。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情感如能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还可以借助诵读,感知情愫。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滕王阁序》、《前赤壁赋》这类写景抒情的名家名作,其文绘声绘色,传情传形,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它的语言犹如一杯美酒,甜美浓烈,耐人寻味。课堂上,完全可以借助朗读、听录音、范读、自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获取美感,陶冶情操。

  同时,课堂结构要改变,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教师要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高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等等健康的情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的角色作用于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息量大大增加,能力获得发展。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氛围下,写作教学陷入了为作文而作文的困境,教师为设计应试题目绞尽脑汁,学生为写应试作文搜肠刮肚。无感而发何以有情,无情之文何以感人?有一首《“人”字歌》:“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一种“冷漠症”。其原始病根在于家庭的“温室效应”,如今的父母大多是“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一律成了新型的“孝子”——孝敬子女。于是被溺爱的变了形的子女们,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抱德者有之,惟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试问:如此无情之人,如何能写出有情之作?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经常让学生来讨论“寸草春晖”,让学生阅读最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也阅读报答母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或者身边的母亲的故事,做一些能体现对母亲感情的事。“春晖普照”,只要唤醒了“寸草”们的良知,何愁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鸿扬人文精神,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参考篇目:

1、《教育大辞典》,教育大辞典编写委员会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7月第1版

2、《人本主义研究》英 F C S 席勒著,麻乔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1月第1版

3、《拒绝遗忘 钱理群文选》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邮箱: linjingwenling2000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扩展语句”题的分类及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