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文

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01

概要:九、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冰心先生说过:“悟尽苍生是语文。”叶圣陶也曾经讲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培养语感”。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能力、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创设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

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九、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冰心先生说过:“悟尽苍生是语文。”叶圣陶也曾经讲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培养语感”。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能力、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创设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的实践性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例如,让学生自办班刊、校刊,组织成立文学社诗社;组织收听收看合适的广播、影视节目;设置班级图书角,向学生出借各类读物或指定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为同学们借阅期刊图书服务;组织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赛诗会、即兴演讲、朗诵、辩论、联欢会等活动;布置语感训练家庭作业,如欣赏指定的有声读物、录制自己的有表情的演讲或朗读;写读后感、听后感和观后感,写游记;进行词句与音响或画面的联想训练等。还可以通过做语文智力游戏,脑筋急转弯,词语成语接龙游戏,开展课外学习小组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使语感训练多趣而有效。总之,多多组织这些课外活动,就可以巩固和加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训练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适应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真正解决“学会”和“会学”、“乐学”和“善学”的问题。
十、创设创造型教学情境,运用推想猜测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想象是创造之母”。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敏感性对发展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推想猜测法,就是通过对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想猜测,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例如,补叙课文、续写童话、虚构故事、故事接龙、补换结尾等,不仅能激发学生作文动机与兴趣,而且可以激励学生写出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既训练了语感,又培养了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利用相关课文或故事:在学习有“空白”美的课文(如《项链》、《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枪口》等)时,或是在给学生讲一段无结局的故事时,鼓励他们去想象、推测故事的结局。(2)利用艺术作品(美术、音乐):组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鼓励学生推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境。或让学生听未曾听过的音乐,推测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景,尝试将美妙的音乐想象成动人的图画,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或作品的主题。例如在讲《天上的街市》前,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星空》,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当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时顺势引出牛郎织女的传说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利用报纸传媒:首先让学生只看报纸标题,不看内容,根据标题猜想(写)下文,然后核对报纸,检验自己猜测的信度。(4)补叙课文:在许多课文中,作者留下的“空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补叙课文能让学生把作者留下的“空白”填补起来。(5)换结尾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从多角度进行想象,设计出新的结尾。
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不仅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还需要我们教师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起“大语文”结构,向课外延伸,覆盖课堂与课外两个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激活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意识聚焦,观察,积累,感悟,去采撷、累积、存储和积淀更多的生活表象、经验。如注意强调诵读,多看多记多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与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形成、优化并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
总之,要求教师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向和策略问题。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势必推动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带来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和高效率。正如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把语感训练作为“切入点”,吸收当前小学语感教学及英语语感教学的一些优点,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循环发展;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达到“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史根东  主编    《主体教育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倪传荣   主编  《提高初中生整体学习质量的行动研究》(上、下卷)    北京教育出版社
3、倪传荣   主编  《主体、创造、发展——中学JIP实验在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裴娣娜    《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科教育》     2000第1期
6、《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7、《扬起素质教育的风帆》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8、王尚文     《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9、李镇西      《从批判走向建设》     成都: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年
10、何贤景      《语词•语境•语感》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1、黄孟轲  主编  《人生平台上的语文》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12、钟德赣   《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3、《语言的隐含意义、语感与语感教学》   《语文学习》       1992.1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之”字趣讲
《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文章
  1. 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