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素质教育» 正文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素质教育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60

概要: (二)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 仅仅有正确的理想、非凡的抱负,还是不够的,必须有为理想而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同样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华来教育培养学生。 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深刻地告诉人们:完成重任、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艰苦地磨练,方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而旬子告诫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骐冀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当然司马迁的言行对我们启发更为深刻,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这一切不正印证了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素质教育,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二)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
        仅仅有正确的理想、非凡的抱负,还是不够的,必须有为理想而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同样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华来教育培养学生。
        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深刻地告诉人们:完成重任、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艰苦地磨练,方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而旬子告诫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骐冀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当然司马迁的言行对我们启发更为深刻,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这一切不正印证了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再看,为了改革而披荆斩棘的王安石,他以“世之奇瑰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为他革旧迎新的人生信条,《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则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藏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自勉,同时也写出了“有志者”“苦心人”实现理想过程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英雄气概和艰难历程,凡此种种史实、名言、佳篇,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可以说不胜枚举。?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言哲理的警示作用是巨大的,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品质、意志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三)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水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尽管历史上的诸多学派都曾对其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决定其基本内容和其发展方向的应是儒家思想,因此我们说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也就是说应该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他的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在此基础上,孟子进而提出了“仁、义、礼、智”四种基本伦理道德,并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纶,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后经西汉董仲舒进一步演绎补充,隧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规范,“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于是,“三纲五常”便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占据了绝对地位的伦理道德准则。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这一伦理道德观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已被打上了封建政治统治的烙印,尤其是那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了维护封建统治最有力的武器,变成了束缚人性的最大枷锁,但我们决不可否认儒家的这一伦理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所起的巨大作用。
          正是在儒家这种伦理道德的影响下,我们的古老的传统中才有了“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许许多多的美德;才有了诸如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刘备桃园结义、岳飞尽忠报国、文天祥富贵不能yin、朱自清饿死不吃救济粮等许许多多千古传诵的佳话。才有了像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疏》、孟郊的《游子吟》、施耐庵的《水浒传》、朱自清的《背影》等不可多得的感人诗篇。
         然而,近百年来,我们过分地甚至只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消极的一面,一味地否定其积极的作用,以至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不孝不悌者有之、不仁不义者有之、不谦不让者有之、不诚不信者更有之。一句话,传统美德在不少人身上已丧失殆尽!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结合时代的需要,用其积极的一面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存在的欠缺确实不少,理论研究不够,实际操作更难。我们厚厚的六本《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几十本语文教科书里,有关表现传统美德的文章也是微乎其微;我们的思品课堂上,尽管现在已有了一些这方面内容,但永远不够!更何况,思品课在不少人眼里是副课,而且永远被认为是副课!
          基于此,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如何开展好伦理道德教育建议如下:
          1、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重视。
          2、加强理论研究,为伦理道德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3、吸取传统文化中有关伦理道德内容,尤其是儒家这方面思想的精华,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德治国”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科目,充实伦理道德教育内容。
      4、采用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伦理道德教育。
       倘若能这样,我想那“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就会重现东方,“以德治国”的英明措施也会落到实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略也必将指日可待。



                                                                 姚根国
                                                               2002年2月
 


 附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
             《人民教育》
            《中学教育》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也要讲究外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