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个教师,必须将自己置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个教育家,应该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一个语文教师,其知识和能力的配合、组织优良与否,直接决定着他教学的成败。所以在读书方面,语文教师应该有“望尽天涯路”的大志,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勤奋阅读,不懈努力,以练好内功,真正提高文化底蕴,切不可只满足于教辅资料与各种题库题典。②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师只有达到艺术的审美,才能对课文及其他文章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与鉴赏。文学素养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而文学作品是一种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想上好文学作品讲读课,就必须大量阅读、深入研究,形成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力,去真切感受作家创痛时的呻吟,愤懑时的呐喊,欣喜时的欢歌。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脑力效率。”显然,平板、生硬、粗俗的语言尤其不利于文学作品的教学,美文需要美教,语文教师应力求在准确、生动、灵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文风格,或激昂雄浑,或温柔委婉,或典雅庄
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研究及建议,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个教师,必须将自己置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个教育家,应该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一个语文教师,其知识和能力的配合、组织优良与否,直接决定着他教学的成败。所以在读书方面,语文教师应该有“望尽天涯路”的大志,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勤奋阅读,不懈努力,以练好内功,真正提高文化底蕴,切不可只满足于教辅资料与各种题库题典。
②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只有达到艺术的审美,才能对课文及其他文章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与鉴赏。文学素养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而文学作品是一种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想上好文学作品讲读课,就必须大量阅读、深入研究,形成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力,去真切感受作家创痛时的呻吟,愤懑时的呐喊,欣喜时的欢歌。
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脑力效率。”显然,平板、生硬、粗俗的语言尤其不利于文学作品的教学,美文需要美教,语文教师应力求在准确、生动、灵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文风格,或激昂雄浑,或温柔委婉,或典雅庄重,或机智风趣,或绮丽繁丰,或质朴清新……于漪老师在教读《雨中登泰山》时,这样开讲: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它,赞美它!五岳独尊嘛!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热情洋溢、气势宏伟的语文给课堂创造了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3、改变解题式、讲学式等错误的教学方法
①勇于打破常规
摆脱语文教材处理过程中的习惯性思维,是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意的关键。每个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引向智慧之宫、引向文学殿堂的语文教师,都不应该拘泥于成说,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动用各种手段,发挥自己的长项,使文学作品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②引导阅读、重视诵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讲究精炼,小说讲究生动,散文讲究优美,戏剧讲究传神。诵读美文,背诵名篇,既是文学语言的积累,又是提高欣赏文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好文章,要靠读才能“明其言,会其声,感其情,悟其旨,得其辞,体其义”。
③营造良好氛围
新教材中选编了很多情文并茂的文章,在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很好营造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感情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进入意境、理解文章、受到陶冶。
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比如讲一个故事,描述一种情景,用美读的方式诵读课文,或者用绘画,或者用音乐,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拥有的材料而定。
④授课时应有因对作品的感知、喜爱和共鸣而唤起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火种,能点燃学生求知欲望与智慧的篝火。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教学之初,大多数教师都能很投入地、富有激情地讲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减少,成就事业之心的淡薄,年复一年,热情冷却,激情消失,教学就变成了机械操作,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这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以为简直是灾难。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对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外,还应该投入自己年讲授的作品之中,用心感受,深入理解研究,这样才能喜爱那些作品,讲出作品的内在美,而不致于冷漠地、言不由衷地作教参、资料的传声筒。
( 河南 刘伟英) 作者邮箱: liuweiying958@sohu.com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