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小议“研究”与“探究”» 正文

小议“研究”与“探究”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24

概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教育硕士 周方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运行,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论述也逐渐趋向深入。同时,它的孪生姐妹“探究性学习”也同研究性学习一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而这两种提法却带给我们一丝困惑,它们是等同的吗?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观点认为:关于研究和探究的提法问题就象一个人的“大名”和“小名”,实际上并无本质差别,二者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也有的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不等同于探究性学习。在教育网上就二者的异同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查看一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会发现,“研究性学习”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必修课程提出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研究性学习显然是一项活动。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之一就是“探究”,它主要是被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提出来的“为改变过于强调

小议“研究”与“探究”,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教育硕士 周方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运行,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论述也逐渐趋向深入。同时,它的孪生姐妹“探究性学习”也同研究性学习一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而这两种提法却带给我们一丝困惑,它们是等同的吗?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观点认为:关于研究和探究的提法问题就象一个人的“大名”和“小名”,实际上并无本质差别,二者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也有的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不等同于探究性学习。在教育网上就二者的异同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查看一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会发现,“研究性学习”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必修课程提出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研究性学习显然是一项活动。
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之一就是“探究”,它主要是被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提出来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研究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 (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虽然“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英文中都以“inquiry  learning”表示,但笔者认为英文这个词译为“探究性学习”更为贴切,从以上定义来看,笔者认为二者虽然性质相同,但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研究”更指向结果,而“探究”更指向过程。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稳重,趋于静态;而“探究”则更有生气,更有动感,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在这里“探究性”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提出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从这里不难看出,需要探究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它贯穿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探究是研究的一个前期准备阶段,培养探究意识,具备探究能力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属于上位和下位的关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初探究、假设、再探究、验证,才能真正进入研究性学习的深层领域,产生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学习陶行知,投身课程改革
《小议“研究”与“探究”》相关文章
  1. 小议“研究”与“探究”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议“研究”与“探究”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小议“研究”与“探究”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小议“研究”与“探究”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小议“研究”与“探究”